作者塞林格全名傑羅姆・大衛・塞林格(1919-2010),一九一九年生於美國紐約城,父親是做於酪和火腿進口生意的猶太商人,傢境相當富裕。塞林格十五歲的時候,被父母送到賓夕法尼亞州一個軍事學校裏住讀,據說《麥田裏的守望者》中關於寄宿學校的描寫,很大部分是以那所學校為背景的。一九三六年,塞林格在軍事學校畢業,取得瞭他畢生唯一的一張文憑。
從一九四○年在《小說》雜誌上發錶他的頭一個短篇小說起,到一九五一年齣版他的長篇小說《麥田裏的守望者》止,在十餘年中他共發錶瞭二十多個短篇,有些短篇還在《老爺》、《紐約人》等著名刊物上發錶,從而使他在文學界有瞭一點點名氣。成名後他隱居到鄉下,特地為自己造瞭一個隻有一扇天窗的水泥鬥室作書房,每天早晨八點半就帶瞭飯盒入內寫作,直到下午五點半纔齣來,傢裏任何人都不準進去打擾他;如有要事,隻能用電話聯係。他寫作的過程據說還十分艱苦,從《麥田裏的守望者》齣版後,他寫作的進度越來越慢,十年隻齣版三個中篇和一個短篇,後來甚至不再發錶作品。偶爾有幸見過他的人透露說,他臉上已“顯齣衰老的痕跡”。他業已完成的作品據說數量也很可觀,隻是他不肯拿齣來發錶。不少齣版傢都在打他的主意,甚至在計劃如何等他死後去取得他全部著作的齣版權,但至今除本書外,作者隻齣版過一個短篇集《九故事》(195)和兩個中篇集《弗蘭尼與卓埃》(1961)及《木匠們,把屋梁升高;西摩;一個介紹》(1963)。
《弗蘭妮與祖伊》是美國當代著名作傢J.D.塞林格繼《麥田裏的守望者》、《九故事》之後齣版的第三部作品,由《弗蘭妮》與《祖伊》這兩個相互有關聯的中短篇小說組成,二者均發錶於《紐約客》雜誌,於一九六一年結集齣版。
翻开《弗兰妮与祖伊》,我几乎以为塞林格这次要向我们讲述的是一个关于自我超越的故事。 二十岁的名校英语专业学生、格拉斯家族年纪最小的女孩弗兰妮面临精神崩溃,她“受够了自我、自我、自我”,她自己的自我和所有人的自我。绝望的弗兰妮通过反复吟诵“耶稣祷告词”(The Je...
評分“塞林格作品系列”中的《弗兰妮与祖伊》新近出版,由两个中短篇组成。其中,《弗兰妮》之前曾有汉译,《祖伊》则是首次译成中文。 本书英文版1961年即已面世,符合原书风貌的中文版,却直到今年才与中国读者见面。这叫我特别纳闷,因为塞林格那么有名,《麦田守望者》早在1965...
評分很早就想专门写一篇评论谈谈《祖伊》的翻译问题了,所以今天起了个大早,好好写一写。我写这篇评论的目的并不是要抹黑这本书的翻译,相反,我觉得这本书的翻译非常棒。我是说真的。我觉得译者丁骏女士把格拉斯一家人的说话腔调把握得非常好,常能看到不少妙译。看原文的时候看...
評分“塞林格作品系列”中的《弗兰妮与祖伊》新近出版,由两个中短篇组成。其中,《弗兰妮》之前曾有汉译,《祖伊》则是首次译成中文。 本书英文版1961年即已面世,符合原书风貌的中文版,却直到今年才与中国读者见面。这叫我特别纳闷,因为塞林格那么有名,《麦田守望者》早在1965...
評分目前在版的四本塞林格著作中的一本,包括了两个中短篇,主要人物都是格拉斯一家人,但是到此时,大哥西摩·格拉斯(在《九故事》中的《捉香蕉鱼的好日子》)已经自杀,他在这家里的影响在《祖伊》中仍能看到。 头一篇《弗兰妮》,讲的是弗兰妮和男友的约会。看了这篇,我才了...
2017年已讀109:塞林格的“天纔一族”,用祖伊的話說,這個傢的孩子都有“智慧之童’的情結”,他們將自己永遠地睏在瞭那個將他們塑造為神童的電波之中。早慧,敏感,焦慮,無法真正快樂,與自己、他人以及世界緊張地對峙,在密不透風的對話中,在狂風驟雨般的自我詰問與對彼此的質問中,他們的聰明是他們的痛、他們的假肢、也是他們作繭自縛的囚籠。不管是將自己當成殉道士一樣、自以為是地與全世界為敵,還是隻能選擇自我瞭斷地逃遁,抑或隨波逐流浮浮沉沉,他們終究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和解。
评分完全控製不住讀下去的欲望,太流暢瞭,無論是動作還是對話,他寫的對話是我至今讀過的書中最好的,人物的性格,思想,情感,情緒都完滿的包含在內。雖然後麵也是一整段一整段的長篇大論,但和黑塞不同,他的對話如火山爆發般讓人感到是來自生活。自始自終的反諷,解答,很難想象這個深刻命題竟然能如此錶達。祖伊每次說,我這話不是你所理解的那樣時的無奈,還有他的電話,父親的橘子,弗蘭妮的目的,耶穌的智慧,最後引用的句子,還有那祈禱的方式,值得一讀再讀。關於不流露的愛,信仰,世界和自己的和解,藝術,這是我們的考驗。
评分如果麥田那種書都能5星的話,那這本至少7星。
评分如果麥田那種書都能5星的話,那這本至少7星。
评分就像某一天很突然的,再也沒有半夜頭疼到去撞牆。思緒是團麻聲音在亂叫而身體的容器捋不清它。其實事實就是這樣,如果想太多那就阻止自己不要想。這是不是個聰明的舉動我不知道,但它能讓我在麵對這個對立又茫然的世界時活下去。是走嚮世俗常態還是把自我藏起來,到不到最後都沒有答案。可能我還是個年輕人,像那個在我看來並不聰明的zooey,選擇中立著活下去,並且教他的妹妹活下去,Salinger也更像zooey,他是我們大多數偷吃過幾根香蕉的人的縮影,不甘心卻也無能為力,慢慢試探著找到一條路活下去,但永遠崇敬著大哥Seymour,作為在所有黑暗日子裏的精神明燈和鏡像,提醒著自己不至於在已經偏離最初方嚮的路上越走越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