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真草案:
本書據中研院綫上目,其底本乃清同治七年(1868)廣東書局版(不包含附錄多種),而藝文並未註明。不知中研院著錄者何由而知。此本與武英殿本、書前提要經初步比對,均有不同,與中華書局整理本亦不同。於當年我為吾師沛公助理時,嘗嚮師尊請益,亦未詳其門徑,不知其中消長流傳如何,甚堪為四庫提要研究之題目也。或許已有先進對此有所解答,恕真拙陋,乃未及一睹焉。
早期颱灣翻印古書,如楊傢駱先生所率之世界書局,及藝文、廣文等,乃其大宗。然詳細註明底本版本齣處者卻甚尟,實是可惜。以諸目錄學大傢及大齣版傢而對此未著一辭,甚不便於後學。每得一書,均須再經比勘,方能確切知悉也。而又有甚者,嘗拍攝廣文書局所印翁方綱《經義考補正》一書,方發現其竟將版心下方之粵雅堂字樣挖去,要不此書流傳不廣,且有現存伍崇曜氏粵雅堂本可對,則殊難知其源委矣。真所見者,似乎大陸翻印颱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亦有此病。書賈心態,或其苦衷,實難諒諸後人。
唯網上似甚罕見此本。真所知四庫提要之武英殿本及書前提要兩種,均已有掃描整理者。武英殿本附於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發行之文淵閣四庫全書內前幾冊,有迪誌文化及高等學校中英文圖書數字化國際閤作計劃整理本,而國學數典亦有不少大德孜孜於耕耘,用惠世人。而書前提要,則於迪誌文化所齣之全文檢索版內已具,且可檢索,甚為便捷。唯書商所售,所費不貲。絕非一般莘莘學子之可辦者。今多於圖書館用之,或少數豪紳購以矜人者。
考证丰富,旁征博引,对于全面了解和专门研究古代中国典籍十分有用。不过有很多地方歌功颂德,近于阿谀。有的地方则因人废书,用现代眼光看销毁了很多材料。 十三经注疏的颁布和四库全书的编撰,实际上使清代学人走进了一条考据的死胡同。 春秋繁露后对于三传的评论有意思 <诸...
評分浙本的初印與後印 一九六五年中華書局拼接縮影印本《四庫全書總目》是《四庫全書總目》傳播史上影響最大的版本。崔富章的《四庫全書總目版本考辨》是研究《四庫全書總目》傳播史所繞不過去的重要論文。[1]崔文在列舉浙刻本初印、後印之別時,稱最明顯的標識是卷三《郭氏傳家...
評分集體工程70多人,校對質量堪憂 所謂廣泛收集研究成果,以頁下注形式散入書中云云,一個是過於簡略,一個是引書不標頁數,核查原書不是很方便。 --------------------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3.0 Unported License. h...
評分考证丰富,旁征博引,对于全面了解和专门研究古代中国典籍十分有用。不过有很多地方歌功颂德,近于阿谀。有的地方则因人废书,用现代眼光看销毁了很多材料。 十三经注疏的颁布和四库全书的编撰,实际上使清代学人走进了一条考据的死胡同。 春秋繁露后对于三传的评论有意思 <诸...
評分不是对《总目》的评价,只是谈一点关于整理的部分。 首先,整理本存在不少错误,但错误率肯定比影印本低;其次,整理本是简体横排,比影印的浙本好用多了。 就具体整理来说,这个整理本与一般的点校整理不同。一般的点校均为版本校,且底本正确、他本有误者一般不出校。该书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