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探讨死刑存废话题的书。作为台湾“废除死刑协会”积极推动者,张娟芬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不同死刑犯的犯罪成因,审判经过,以及执行经历,让人在杀戮与死神的边缘思考关于生命、公平、正义等一系列终极的命题。帮助读者对死刑制度及其残忍和不合理的地方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同时,本书对于台湾地区司法审判制度的一些探究对于中国大陆的司法审判制度建设也应能有所借镜。
张娟芬:
丹麦阿胡斯大学、德国汉堡大学新闻学硕士。参与社会运动多年,深度关注性别与死刑议题。作品曾获中国时报十大好书、联合报年度选书、台湾文学奖。现专职写作。著有《姊妹戏墙》、《爱的自由式》、《无彩青春》、《走进泥巴国》等。《杀戮的艰难》一书在台湾出版后加印四次,引起巨大反响,是最受媒体关注的年度社科畅销佳作之一。
前些天看《大卫·戈尔的一生》,张娟芬自序中提到的一部电影。看到影片结尾处不能自已地泪流满面。主人公David Gale是一位哲学教授,也是个支持废死的狂热分子。他不惜以身殉道,用偏激的行为来证实,并不是所以的真相都符合逻辑。一个死刑案件,即使铁证如山,环环相扣也可能...
评分 评分 评分2010年春天至今,是台湾死刑与反死刑的斗爭。 在此之前,台湾有四十四个定讞的死刑犯,但已经四年未执行死刑。三月,法务部长王清峰公开表达应立即停止废除死刑的立场,引起社会巨大爭议,被迫辞职。四月三十日,法务部枪决四名死刑犯。 整个春天,台湾瀰漫杀戮血腥之气。社会...
除了误判之外其它赞成废除死刑的论据其实都不是很有说服力,而误判真正所能支持的只不过是“慎用死刑”罢了;其余诉诸感情的煽情性描写则只是证明“死刑犯也是人”而非“不应该判他们死刑”。然而人在容易被这种感情煽动的同时也同样容易被相反的感情煽动,即使早已进入21世纪的现代,即使在那些已经废除死刑的国家,小说电影中最受大众欢迎的模式也同样是坏人罪有应得甚至被好人亲手杀死而不是坏人受到宽恕改过自新——杀戮的艰难和杀戮的需求一直同时存在。
评分喜欢第一部分 二三部分有点不太走心 蹲在书店看完一本书的屌丝行为又来了......and非常懊悔自己身在那么好的环境没有学习点法律知识.....法盲有什么好骄傲的,总是觉得自己不感兴趣就傲娇的不学,好像自己感兴趣的就学的多好一样。
评分确实能引起一些思考。看这些书还是要有自己的观点啊,因为作者自己的观点就很强烈,所以她的辩论偏向性就非常明显,然而作为一个死刑支持者还是觉得她的辩论存在着非常非常多地问题。可是能够引起思考也是件好事。
评分全书就推荐序那篇值得一读(因为是法学专家写的),而书的内容则反映了女新闻工作者在讨论专业性比较高的领域时存在的短板,本书与其说是社科文学或者纪实文学还不如说是散文随笔。
评分唉,写得太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