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林传

伯林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加拿大] 叶礼庭
出品人:
页数:504
译者:罗妍莉
出版时间:2019-10
价格:8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4779241
丛书系列:伯林文集
图书标签:
  • 传记
  • 以赛亚·伯林
  • 政治哲学
  • 叶礼庭
  • 自由主义
  • 以赛亚・伯林
  • 社会学
  • 人物
  • 伯林传
  • 以赛亚·伯林
  • 哲学家
  • 思想史
  • 人物传记
  • 20世纪思想
  • 自由主义
  • 多元主义
  • 知识分子
  • 英国思想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以赛亚·伯林有着多重身份和传奇的经历:生于俄国,犹太血统,英国学者。作为20世纪重要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与各界的许多名人都有交往。这本根据大量资料和伯林自己口述写成《伯林传》,记述了他如何在复杂动荡的历史环境中走出自己的生活道路,并对自由和多元主义等重要问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观点。传记作者(亦为著名学者)叶礼庭保持一种平衡的态度,欣赏伯林的思想,但对其弱点也不加回避。正是伯林身上这种人性的真实让这本书和这个人散发出永久的魅力。

自1987年9月始的十年里,叶礼庭定期拜访伯林,同他一起回忆人生,重新经历他在俄国度过的童年、牛津的求学岁月、美国的外交生涯、对苏联的访问,以及不曾远离思想前线的学术生活。这不是一部用文献堆砌而成的人物评述,而是用伯林自己的回忆写成的思想传记。在本书中,你会看到伯林如何经历暴风骤雨的20世纪,度过诚实且负责任的一生,并且从这个世纪的灾难和成就中提炼出他回响至今的原创思想。

作者简介

叶礼庭 (Michael Ignatieff,1947— ),俄裔加拿大人,曾任教于剑桥大学、多伦多大学、哈佛大学等校,也曾担任战地记者和政治评论员多年,出任多国政府顾问,被公认为人权、民主、公共安全、国际事务的资深专家。2009—2011年间任加拿大自由党党魁。其文章多见于《纽约书评》《金融时报》《新共和》等媒体,著有《伯林传》《血缘与归属:探寻民族主义之旅》《战士的荣耀:民族战争与现代良知》《火与烬:政治中的成与败》《陌生人的需求》《俄罗斯相册》等作品。曾获得加拿大文学最高奖——总督奖,乔治·奥威尔奖,汉娜·阿伦特奖。2016年11月获得加拿大勋章。

目录信息

一 阿尔巴尼
二 里加, 1909—1915
三 彼得格勒, 1916—1920
四 伦敦, 1921—1928
五 牛津, 1928—1932
六 全灵学院
七 兄弟们, 1934—1940
八 以赛亚的战争:纽约, 1940—1941
九 以赛亚的战争:华盛顿, 1942—1945
十 莫斯科, 1945
十一 列宁格勒, 1945
十二 宗族, 1946—1948
十三 冷战, 1949—1953
十四 迟来的觉醒
十五 盛名, 1957—1963
十六 受困的自由主义者, 1963—1971
十七 沃尔夫森, 1966—1975
十八 回首, 1975—1977
十九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一本精华之作,关于以赛亚·伯林最好的传记,最好的作者,最好的故事。一本激动人心的作品。随手记下一些笔记。 以赛亚·伯林的一生徐徐展开,被父亲带着流亡英国,留在牛津大学当教员,放弃分析哲学选择观念史,在BBC电台发表谈话宝的大名;与俄国女诗人阿合马托娃的秘密情感...  

评分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9/11/19/%e6%b5%aa%e6%bc%ab%e4%b8%bb%e4%b9%89%e7%9a%84%e6%a0%b9%e6%ba%90%e3%80%81%e4%bc%af%e6%9e%97%e4%bc%a0/ 浪漫主义的根源 [英]以赛亚·伯林 著 / [英]亨利·哈代 编 / 吕梁、张箭飞 / 译林出版社 / 2019-10 伯林传 [加拿大] 叶...

评分

《伯林传》书评 还在牛津读书时,以赛亚•伯林便被朋友们冠以“智慧”之名,据说是因为他总能倾听别人的问题,被恰如其分的回答。那时的他,尚是一个有着婴儿肥、对社交生活抱疏离态度的年轻人,而随着岁月流逝,他发现自己越来越深入的参与到了历史进程中,并且居然都能游...  

评分

严格来说是从以赛亚·伯林那里开始注意俄罗斯文学的。当时在读的是《伯林传》。伯林在俄罗斯思想史的研究上造诣很深,在他的传记里不可能不提到俄罗斯思想文学。 他出生于沙俄时代,二战之后返回故里。在当时的苏联,他接触到了曾经名扬欧洲现在则寂寂无名的俄罗斯文人们。里...  

评分

《伯林传》书评 还在牛津读书时,以赛亚•伯林便被朋友们冠以“智慧”之名,据说是因为他总能倾听别人的问题,被恰如其分的回答。那时的他,尚是一个有着婴儿肥、对社交生活抱疏离态度的年轻人,而随着岁月流逝,他发现自己越来越深入的参与到了历史进程中,并且居然都能游...  

用户评价

评分

终于用官方中文名叶礼庭了。

评分

以赛亚八十五岁那年,我曾经问过他,生活中什么事情最让他感到吃惊。“在这么多的恐怖当中,我居然如此平静而幸福地活过来了,这一点是最让我吃惊的。”身为幸存者的罪恶感始终是他幸福生活中的阴影。他怎么能够忘掉黑暗呢?它就是他自身的一部分。正是对包围着他的黑暗的这种认识赋予了他最好的作品以一种带着有忧郁感的雄辩,并且使他对自己的学术生涯充满热情。但他并没有允许这个时代对自己的天性发号施令。在一个黑暗的世纪里,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有才智的人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充满怀疑精神与讽刺意味,不偏不倚,并且无拘无束。(伯林与阿赫玛托娃的会面写得动人极了。)

评分

好的传记作家必须画出传主的精神地图,并找到地图形成的原因。伯林的犹太复国主义、身份归属的需求、对边缘人物的着迷、被视为外人的敏感。这些都可以从童年找到原因,幸亏没有过多的怨气。幸亏伯林的父亲将家从俄国搬去了伦敦。关于伯林与维特根斯坦的见面,在BBC的哲学谈话为他赢得了“讲台上的帕格尼尼”赞誉、与帕斯捷尔纳克的相处,以及与“国宝”诗人阿赫玛托娃止于礼的两次见面,都是大场面。

评分

终于用官方中文名叶礼庭了。

评分

给六星的传记。以赛亚·伯林给我许多启示和颤抖的喜悦。太多了说不过来,在一本接一本的阅读过程中,他让我不断修正自己,又不断获得相信,相信庄严宁静的道德世界的持久生命力,见证一个极具学术个性的人如何在一个世纪里勇敢坚韧地怀疑自己,质疑热情,与各种陈词滥调或时髦的观念搏斗,同时又深知自己灵魂深处最贴近的是什么。诚然,那些黑色幕布中逐渐退隐的俄国思想家和艺术家才是他的灵魂相知,那赫尔德式的气质才是他最重要的根脉,但伯林却有能力把这些都深藏不露,用一种坚定的意志去过自己真正的生活。像一只幽默的老狐狸一样怀疑世界,内心却时刻渴望成为一只自由的刺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