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中的宗教

中国社会中的宗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庆堃(C.K.Yang)(1911-1999),华裔美国社会学家、原籍广东南海。1932年获燕京大学社会学学士学位,1934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39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先后任纽约商报编辑、华盛顿大学助理教授。回国后,1948年起任岭南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并在广州近郊鹭江村从事农村社区的调查工作。1951年再度赴美,任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1953年任匹兹堡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教授。1970年代在香港中文大学创办社会学系。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杨庆堃
出品人:
页数:358
译者:范丽珠
出版时间:2007-6-1
价格:35.00元
装帧:平装 32开
isbn号码:978720806413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宗教 
  • 社会学 
  • 海外中国研究 
  • 人类学 
  • 中国 
  • 历史 
  • 杨庆堃 
  • 文化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杨庆堃的这部《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是研究中国宗教、社会和文化的经典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宗教的“圣经”。全书对中国宗教进行了非常全面的分析与阐述,详细考察了中国社会中各种类型的信仰,以及国家政治、经济和儒家学说的关系,描述了中国社会与宗教的整合状况。对中国社会和中国宗教的比较研究有兴趣的读者均可阅读。

序言:研究中国宗教的社会学范式——杨庆堃眼中的中国社会宗教

序言

作者自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家庭整合中的宗教

第三章 社会和经验之谈团体中的宗教

第四章 民间信仰的公众性

第五章 历史视角下中国宗教的政治作用

第六章 天命的运作

第七章 政治伦理信仰:“以神道设教”

第八章 国家对宗教的管理

第九章 宗教与政治反抗

第十章 儒学家说及其仪式中的宗教面向

第十一章 宗教和传统道德秩序

第十二章 中国社会中的分散性和制度性宗教

第十三章 宗教在1949年前中国社会中角色的变化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这几天翻资料,觉得掉到了资料的陷阱里,处处都是绊马索,处处都鬼打墙,处处都长满了荆棘的小尖刺,勾住我的衣角,引我留步。 看到一些以前感兴趣的问题的资料。比如,在昌邑的某个小庙,碧霞元君娶了碧霞圣母做元配,并且专司斑疹。而泰山老奶奶被供奉在另一个殿堂里头。碧霞...  

评分

杨庆堃用地方史料阐释中国汉族地带历史宗教的社会功能和意义,绕开一般制度性宗教定义的泥淖,“从宽泛视角看,宗教可被看成一联系的统一体,一端近似终极性、强烈感情特质的无神论信仰,一端有终极价值、完全由超自然的象征崇拜与组织模式支撑的有神信仰”。从此分出弥漫性(...  

评分

这几天翻资料,觉得掉到了资料的陷阱里,处处都是绊马索,处处都鬼打墙,处处都长满了荆棘的小尖刺,勾住我的衣角,引我留步。 看到一些以前感兴趣的问题的资料。比如,在昌邑的某个小庙,碧霞元君娶了碧霞圣母做元配,并且专司斑疹。而泰山老奶奶被供奉在另一个殿堂里头。碧霞...  

评分

从延吉借了三本别人推荐的图书,向教主展示。他当即回复:你看得懂吗?我回,看不懂也要看啊,如果有一天,别人问你看过没,你可回其看过。他若再问你,你可说书乃多年前所看…… 一本剖析中国社会宗教问题的学术著作。看豆友的评论,原来本书堪称研究中国宗教问题的“圣经”...

评分

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但一直懒得去读英文版。后来买到半价的中译本后,也是扔了将近一年才开始读的。作为较早引用西方宗教社会学理论全面研究中国宗教社会功能的著作,杨著无疑已经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如果从今天的理论和视角来评判杨著,显然并不公平。须知作者在1950年代写...  

用户评价

评分

一个永恒的问题是:“宗教”究竟代表着什么?超世俗的精神体验?对于自然或超自然存在的崇拜?偶像崇拜?某种意义上的神圣性?仪式、巫术和/或迷信?独立于世俗之外的社会组织体系?道德约束?……“diffused religion”的概念十分好,中国的“传统宗教”需要夺得话语权啊。入世性存在于中国每一个“宗教”中。最后,我想缺乏组织缺乏体系的“模糊性”“包容/混合性”不仅存在于中国宗教中,而应该是深入了中国思想文化艺术政治的方方面面吧。仍然是一本系统清晰的好书。

评分

延吉借 学校看

评分

该书中首次提出了制度性宗教(Institutional Religion)与分散性宗教(Diffused Religion)的中国社会民间信仰(Chinese Popular Religion)分类法,他的这种分类其实内在的将宗教分为了民间信仰和狭义的准宗教信仰,因此并不是整体抽象后的普遍性讨论。其次,书中暗含对中国社会的分层讨论,将民间、公众(即公共空间)与官方三分,随社会分层而罗列出不同性质的宗教形式。他的“宗教”分类仍然是基于西方语境中的“宗教”概念进行的,尤其是在结构和功能意义上而言。最后一章节没有翻译,因此使得中译本显得是一本历史学的作品。另外,杨庆堃存在一些思想史上的常识性错误,并非译者的错。

评分

欧大年称之为“中国宗教研究的圣经”,毫不夸张。

评分

【宗教人类学】本书成书于六十年代,但至今并不过时。杨先生从结构功能主义角度出发,利用地方史志等资料,分析了中国的佛教、道教、祖先祭祀、地方社区信仰、商业行业神以及儒教中的某些信仰等等,强调“超自然因素”在宗教中的作用,并区分了institutional religion 和diffused religion的概念;认为diffused religion 缺乏独立性、依赖于世俗制度并且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我觉得这种模糊性很大程度上可能与一种实用主义的倾向有关系?) 史料是详实的,分析是清晰的;虽然对于institutional religion和diffused religion的区分,确实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我觉得如果现在还全盘接收的话就显得有点silly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