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9月新一版,有1984年8月3印本。係據原上海文藝版紙型,橫排,半正體字半簡化字,舊字形。1984年8月3印本印數60001-89500冊。
帕乌斯托夫斯基(1892~1968),俄罗斯作家。出身于莫斯科一个铁路员工家庭。从中学时代起他就醉心于文学,1912年发表了第一个短篇小说。在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时期他比较广泛地接触俄国的社会生活,参加过红军,当过记者及报社编辑。这期间他创作了许多作品。使他一举成名的是中篇小说《卡拉-布加兹海湾》(1932)。后来他还写了一系列画家、作家的传记小说和历史题材的作品,如《伊萨克·列维坦》(1937)、《塔拉斯·谢甫琴柯》(1939)、《北方故事》(1938)等。卫国战争时期他当过战地记者。他于1956年发表的《金玫瑰》是一本创作札记,其中谈了许多创作体会和经历,受到广泛欢迎。后期他致力于创作长篇自传体小说《一生的故事》(1945~1963),反映了19世纪末直到20世纪30年代作者的经历,是作者对创作历程和道德、精神内容的思考、探索的总结。
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作品多以普通人、艺术家为主人公,突出地表现了对人类美好品质的赞颂,具有动人的抒情风格。他的短篇小说写得优美如诗,艺术水平很高,如《雪》、《雨濛濛的黎明》、《一篮云杉果》等
一个老清洁工。他给一个年轻女孩做了一朵金蔷薇,后来他死了,那个女孩并不知道。一个文学家买下了这朵蔷薇,记下了这个故事。原来在很久以前,清洁工夏米还是大兵夏米的时候,他们就相识了。那时候夏米得了疟疾,不得不回国治疗,团长正好要将小女儿苏珊娜送回去,便托付给夏...
评分我依然记得当年从大学图书馆找到这本《金蔷薇》时候的惊喜。白色的封面上有一朵素描的玫瑰,钢笔字写就的“金蔷薇”三个字纤瘦秀丽,下面是那个让我心跳的名字:康·巴乌斯托夫斯基。 还是要感谢刘小枫,从他那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中,我发现了这本书。我仍然记他在文中记载...
评分《夜行的驿车》本来是作者举例,为了让我们看看想象力的影响,但它本身却是很好的文章。 安徒生敏锐地洞察力,能够在漆黑的车厢中准确地描述出那些素昧平生的女人的性格与命运,在夜行的驿车里,他就像是个吉普赛女巫,了知一切。 这就是他想象的天赋,是上帝馈赠与他的,但同...
评分如刘小枫在序言中所说,我们这一代人未曾与苦难有过“患难之交”,相应的,我对前苏联作家并没有上一辈人的那种亲近感,所以时至今日我才读到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相见恨晚。一直想为《金蔷薇》专门写一篇什么。因为我在这本书里体验到了奇妙的浸润感,不光让我窥见作...
评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被译介到中国,用作者的话来说,他在书中不过是漫谈对写作的一些看法和创作经验,以尽自己对文学的义务,但这本书诗情画意的笔触、隽永独到的见地、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却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至今仍被读者珍视。 帕乌斯托夫...
很正,但是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未免也太正了。书中描写的俄罗斯景色非常迷人,真的很遗憾书里的大自然离我的生活环境那么遥远,只能用尽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无论如何,这是一本很美的书。抒情但不滥情,浪漫而不自恋。“作家最大的幸福是:不把自己当做一个特殊的人、孤独的人,而是做一个和一切人一样的人。”关于写作的箴言,关键还是要自己动手练习。
评分数度落泪。
评分迷人的俄罗斯文学的一个入口,可惜我只能一瞥这世界的风景,过门而不入了。翻译极佳。
评分平易亲切的创作论,在极其美好的角度展现了俄国的大好河川
评分这本发黄的旧书 封面上的金蔷薇线条真是美艳 感觉翻译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