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巨著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详尽的托洛茨基传记,由波兰思想家伊萨克•多伊彻所著。作者依据大量丰富、可靠和翔实的资料,并结合作者参加共产主义运动的亲身体会,按照时间顺序,详尽地介绍了托洛茨基作为革命家、理论家、流亡者,直到在异国他乡被刺杀的一生,为读者描绘出了一个鲜活而带有悲剧色彩的托洛茨基。全书共分为三卷:《武装的先知:托洛茨基1879-1921》、《被解除武装的先知:托洛茨基1921-1929》、《流亡的先知:托洛茨基1929-1940》。
《武装的先知》追述了托洛茨基早年的求学经历和革命活动,从孟什维克转变为布尔什维克的过程,在1905年革命中的作用和对俄国革命所作的理论思考,参加和领导1917年十月革命的历史和在十月革命后为保卫新生的布尔什维克政权在国内和国际政治舞台上所进行的一系列斗争,间或叙述和分析了托洛茨基“不断革命论”的起源和形成的过程。
《被解除武装的先知》全面且系统地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俄共党内错综复杂的、激烈的且残酷的派系斗争,详尽地叙述了当时苏俄领袖们在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党内民主、民族问题、“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和“世界革命”等问题上的争论,特别是托洛茨基与斯大林之间的角力。
《流亡的先知》着重叙述托洛茨基在土耳其、法国、挪威和墨西哥的流亡生涯,以20世纪30年代欧洲政治地图和苏联国内政治形势为背景,介绍和分析了托洛茨基在流亡过程中对俄国和世界革命等问题的理论著述,最后以他在墨西哥被斯大林刺杀身亡的悲剧结局告终。
20世纪重要的政治传记之一。
——英国《每日电讯报》
对我来说,伊萨克•多伊彻三卷本的托洛茨基生平是这一年最激动人心的读物。毫无疑问,这部传记肯定会列入用英语写成的最优秀的传记之列。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格拉汉姆•格林
他(伊萨克•多伊彻)比以往任何一本书都更准确、更详尽地讲述了这个故事。他的这部传记对任何一个对苏俄和国际共产主义历史感兴趣的人都是必读书。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A. J. P. 泰勒
(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养成了贯穿余生的对政治传记的热爱。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
作为波兰共产党中的一个马克思主义学徒,多伊彻通晓德语和俄语,熟知拉丁文化,又是个英语写作的能手。……其他的历史学家更多地把苏联的历史保存在自己的政治记忆里,与他们相比,多伊彻则客观地评价它,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既想到它最初的宏伟,也预料到它后来的腐败。他从来就没有失去信心,认为1917年的革命动力终将从驾驭它的命运中恢复过来,并以自由而告终。
——英国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佩里•安德森
[波]伊萨克•多伊彻(Isaac Deutscher),1906年生于波兰,20岁加入波兰共产党,很快成为著名的波兰思想家、苏联及联共(布)问题专家。1932年,加入托洛茨基反对派。1939年,侨居伦敦。一生著述甚丰,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先知三部曲》和《斯大林政治传记》。1967年逝世,时年60岁。他的《先知三部曲》迄今仍是举世公认的研究托洛茨基的最权威著作,已被译成多种文字。
十月革命的暴力和不够暴力 此书再版与初版虽然只相隔了9年,但在这9年里,中国学界对十月革命的看法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得1999年底或2000年初,席殊书屋在评1999年10大好书时,评委之一、经常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大块理论文章的中共理论家对某些学者提议把《先知三部...
评分1929年2月10日深夜,五十岁的托洛茨基及其家人离开苏联远东、邻近中国新疆的流放地,被押送到乌克兰在黑海的敖德萨码头,从此被斯大林苏联驱逐出境。 “托洛茨基经常把他一生中的这一时期称为第三次侨居。这一不很确切的界定很难说明他来到王子群岛的情绪。他是第三次被政府驱...
评分多伊彻(IsaacDeutscher)的《先知三部曲》多达一千余页,这无疑对读者的耐心和体力都构成了挑战。但这三部曲绝非泛泛而谈,而是充满了历史研究者应有的谨慎和克制。事实上,作者具有的高远立意和洞察力尤其为主人公的政治沉浮做出了绝妙的阐释。 先知的存在与统治...
评分 评分解散立宪会议 当然,现在国内学界对十月革命的批评不仅仅局限于十月革命的本身,它是暴力的或不够暴力上,对十月革命的否定扩展到对布尔什维克党、它的领袖列宁和它的策略上。在这方面最为人所诟病的一是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二是解散立宪会议。 前者说布尔什...
文青。
评分托洛茨基在最高权力斗争中的失败,从他晚年反对斯大林的专制和官僚主义来看是令人惋惜的。但是,托洛茨基的性格也决定了他只适合作为一个充满激情的革命者和实干家,却不是一个长于宫廷政变和获取同僚支持的阴谋家。但是,如果设想托洛茨基击败了斯大林,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结果又会如何呢?当内战结束,工人阶级已经涣散到不成一个阶级时,又怎样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于是官僚开始出现,森严的秩序重新构建起来,马基雅维利式的政治斗争取代了民主争论。布尔什维克变成了它最初所反对的东西。 先知的个人魅力也无法永远维持他的共产主义的理想。更有可能的是,他最后只能像毛一样,用个人的权威发动“自下而上”的革命,谁也不知道,他的共产主义究竟会走向何方。
评分三部曲终于通读完了。今年看的最震撼的传记之一,无论从社会进程还是个人作用,都是极其经典之作。托洛茨基体现了左翼路线的极端程度,也体现了左翼斗争的人格高度。准备下周末写一个书评,《政教合一的宿命与神权之扼》,前半部分是前两卷,已发豆瓣,后半部分是第三卷的读后感。
评分青春的三段回忆 里那段看着列宁的演讲照片,问你在看托洛茨基的情节,真是喜欢.
评分托洛茨基在最高权力斗争中的失败,从他晚年反对斯大林的专制和官僚主义来看是令人惋惜的。但是,托洛茨基的性格也决定了他只适合作为一个充满激情的革命者和实干家,却不是一个长于宫廷政变和获取同僚支持的阴谋家。但是,如果设想托洛茨基击败了斯大林,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结果又会如何呢?当内战结束,工人阶级已经涣散到不成一个阶级时,又怎样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于是官僚开始出现,森严的秩序重新构建起来,马基雅维利式的政治斗争取代了民主争论。布尔什维克变成了它最初所反对的东西。 先知的个人魅力也无法永远维持他的共产主义的理想。更有可能的是,他最后只能像毛一样,用个人的权威发动“自下而上”的革命,谁也不知道,他的共产主义究竟会走向何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