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巨著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详尽的托洛茨基传记,由波兰思想家伊萨克•多伊彻所著。作者依据大量丰富、可靠和翔实的资料,并结合作者参加共产主义运动的亲身体会,按照时间顺序,详尽地介绍了托洛茨基作为革命家、理论家、流亡者,直到在异国他乡被刺杀的一生,为读者描绘出了一个鲜活而带有悲剧色彩的托洛茨基。全书共分为三卷:《武装的先知:托洛茨基1879-1921》、《被解除武装的先知:托洛茨基1921-1929》、《流亡的先知:托洛茨基1929-1940》。
《武装的先知》追述了托洛茨基早年的求学经历和革命活动,从孟什维克转变为布尔什维克的过程,在1905年革命中的作用和对俄国革命所作的理论思考,参加和领导1917年十月革命的历史和在十月革命后为保卫新生的布尔什维克政权在国内和国际政治舞台上所进行的一系列斗争,间或叙述和分析了托洛茨基“不断革命论”的起源和形成的过程。
《被解除武装的先知》全面且系统地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俄共党内错综复杂的、激烈的且残酷的派系斗争,详尽地叙述了当时苏俄领袖们在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党内民主、民族问题、“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和“世界革命”等问题上的争论,特别是托洛茨基与斯大林之间的角力。
《流亡的先知》着重叙述托洛茨基在土耳其、法国、挪威和墨西哥的流亡生涯,以20世纪30年代欧洲政治地图和苏联国内政治形势为背景,介绍和分析了托洛茨基在流亡过程中对俄国和世界革命等问题的理论著述,最后以他在墨西哥被斯大林刺杀身亡的悲剧结局告终。
20世纪重要的政治传记之一。
——英国《每日电讯报》
对我来说,伊萨克•多伊彻三卷本的托洛茨基生平是这一年最激动人心的读物。毫无疑问,这部传记肯定会列入用英语写成的最优秀的传记之列。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格拉汉姆•格林
他(伊萨克•多伊彻)比以往任何一本书都更准确、更详尽地讲述了这个故事。他的这部传记对任何一个对苏俄和国际共产主义历史感兴趣的人都是必读书。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A. J. P. 泰勒
(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养成了贯穿余生的对政治传记的热爱。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
作为波兰共产党中的一个马克思主义学徒,多伊彻通晓德语和俄语,熟知拉丁文化,又是个英语写作的能手。……其他的历史学家更多地把苏联的历史保存在自己的政治记忆里,与他们相比,多伊彻则客观地评价它,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既想到它最初的宏伟,也预料到它后来的腐败。他从来就没有失去信心,认为1917年的革命动力终将从驾驭它的命运中恢复过来,并以自由而告终。
——英国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佩里•安德森
[波]伊萨克•多伊彻(Isaac Deutscher),1906年生于波兰,20岁加入波兰共产党,很快成为著名的波兰思想家、苏联及联共(布)问题专家。1932年,加入托洛茨基反对派。1939年,侨居伦敦。一生著述甚丰,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先知三部曲》和《斯大林政治传记》。1967年逝世,时年60岁。他的《先知三部曲》迄今仍是举世公认的研究托洛茨基的最权威著作,已被译成多种文字。
再也没有大观念了,世界一加速旋转,它就被甩到了二次元空间里。一百年前某人说自己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他是真的想去做点什么的,今天我说同一句话,表明我相信一种共同体取向的社会化生存,一个愿景。一百年前的列夫·托洛茨基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性应当可以变得更...
评分斯大林对托洛茨基的“胜利”,既不是在驱逐其的那一刻,也不待冰镐落下之时,而是“大清洗”的完成和苏德媾和的实现。由此,马克思主义在托派苦苦盘踞的西方世界彻底名声扫地,连最后的阵地——美国托派团体也陷入了组织分裂和思想幻灭,托洛茨基的家人最后是他自己也因此陷入...
评分 评分1940年8月20日,托洛茨基在书房里发出一声尖叫,杀手雅克松趁托洛茨基不备,用登山冰斧重重地砸在他的头上,托洛茨基的尖叫和顽强反抗使杀手未能再打第二下,随后,杀手被闻声赶来的警卫制服。第二天,8月21日晚7点25分,一代革命伟人、两次俄国革命(1905年革命和1917年十月革...
评分每当提到托洛茨基或以他为首的“托派”,人们往往是谈虎色变。这并不奇怪,因为早在中共1929年10月的《中央关于反对党内机会主义与托洛茨基主义反对派的决议》中,就有托洛茨基反对派“积极地在政治上,组织上,各方面来攻击党,破坏党”的定性,在毛泽东的著名文章《论持久战...
多伊彻着手写《先知》第一部时,斯大林正庆祝自己的七十大寿,苏共二十大还没召开,他担负着给托洛茨基平反的使命。相比起前两部对托洛茨基那些不新鲜的理论不厌其烦的解释和吹捧,对他某些歪打正着的预言的褒扬,第三部《流亡的先知》里,托洛茨基不再是最伟大的演说家和煽动家,他顶着蓬乱的发型,却不再是雄狮了,哪个国家都不敢收留这个20世纪最成功的煽动者,对于所有人来说,他在哪里那里就会有革命,偌大的星球没有他的容身之处。在第三部里,他还是一个不成功的父亲,精神充沛的老者,模范的丈夫。1938年廖瓦去世的那一段让人读着鼻头一酸。他在遗书的最后一段写他的妻子正在给他开窗通风,窗外有青草和阳光。他是站着死的,带着六十多岁的病体和脑后的血洞同杀手搏斗。他像——卡珊德拉?丹东?普罗米修斯?西西弗?不。只能是托洛茨基。
评分1998年中文版出版,一晃十五年了,全新插图修订版终于磅礴再现。
评分施用勤的长达26页的再版译者前言特别值得看。他提到的"知道分子",正是对当下那些每天外激进、内脑残者的概括。
评分过人的头脑,雄辩的口才,钢铁般的执行力,广泛的同情心…这些会造就一个领袖吗?这些会造就一个悲壮的失败。独裁者早已在一旁等待,历史由更加坚定和凶狠者书写。
评分青春的三段回忆 里那段看着列宁的演讲照片,问你在看托洛茨基的情节,真是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