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暗的心》中,海员马洛讲述了他早年在非洲刚果河流域行船时的一段经历。讲述的核心是一个叫库尔茨的白人殖民者的故事,一个矢志将“文明进步”带入野蛮的非洲的理想主义者如何堕落成贪婪的殖民者的故事。在接近库尔茨的过程中,作者借马洛之口向我们描述了一副令人感到压抑的浓墨重彩的非洲大陆腹地的图景。
在《吉姆爷》中,年轻有为的“帕特纳号”大副相信自己能够为了海员的职责和荣誉献出生命,这份坚持在确认船马上就要沉没的那一刻被本能打败了,他纵身跳进了他所鄙视的同事们准备好的小船。背负着这个道德重负,他顶着“吉姆”这个假名字沿着海岸线流浪。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马来人的居住地,凭借自己的才干成了当地人口中的“吉姆爷”。然而,关于荣誉和责任的难题并没有放过他,这一次,他如愿把自己的生命供在了祭台上。
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1857—1924),波兰裔英国作家,父母早亡,曾在英国商船上担任水手、船长,在海上生活近二十年,到过南美、非洲、东南亚等地。康拉德在英国文学史上有突出的地位,尽管英语并非他的母语。他的作品根据题材可分为航海小说、丛林小说和社会政治小说。本书所录《黑暗的心》和《吉姆爷》乃是他的丛林小说的代表作。
黑暗深处有什么?这是个很恐怖的问题,谁知道黑暗深处会有什么?也许什么都没有,也许有美好的东西,也许是可怕的东西,因为看不到,所以一切都有可能,但是很奇怪,对这黑暗中的千万种可能总是下意识的觉得是不祥的所在。 约瑟夫·康拉德以及他的这本《黑暗深处》保...
评分先说说为什么趁着la fête des morts要看这本书,其实是因为看了《金刚》,然后去刷了《现代启示录》。电影前半部分是经典的反战倾向,但到了后半部分却完全跳脱出了战争的内涵,上升到了人类对于原始文明的理解,偶像崇拜、祭祀仪式……这在现代人看来“愚昧无知”的文明,却...
评分先说说为什么趁着la fête des morts要看这本书,其实是因为看了《金刚》,然后去刷了《现代启示录》。电影前半部分是经典的反战倾向,但到了后半部分却完全跳脱出了战争的内涵,上升到了人类对于原始文明的理解,偶像崇拜、祭祀仪式……这在现代人看来“愚昧无知”的文明,却...
评分刚读完黑暗的心,诚如许多评论所言,阅读过程比较费劲,或许是情节不对胃口,或许是语言有点晦涩,或许是叙事方式有点跳跃,可能都有点吧,但是,我觉得康拉德的厉害之处在于他跳脱了英国当时流行的叙事范式:多次变换的叙事视角,嵌套故事,放弃对故事情节的执念,注重人物心...
评分康拉德的法语比英语好,当时据说英语写作更利于出版,他在20岁时开始学习英语。 F.R.利维斯在《伟大的传统》中列举大量的例子批评康拉德的英语: The same vocabulary, the same adjective insistence upon inexpressible and incomprehensible mystery, is applied to the evo...
康拉德与普鲁斯特有些像——无论是将作者隐藏在叙述人背后的手法,还是把一分钟当成五个小时来写的细腻程度,再或者是句子里套句子、层层修饰而言内意外的语言。但康拉德没那么贵族,他的生活经历(姑且不论内心戏)比普鲁斯特丰富得多,马洛所讲的故事货真价实是好看的,高雅,但平易近人。
评分康拉德与普鲁斯特有些像——无论是将作者隐藏在叙述人背后的手法,还是把一分钟当成五个小时来写的细腻程度,再或者是句子里套句子、层层修饰而言内意外的语言。但康拉德没那么贵族,他的生活经历(姑且不论内心戏)比普鲁斯特丰富得多,马洛所讲的故事货真价实是好看的,高雅,但平易近人。
评分那可怕的无所顾忌的吵闹声,在你心中也能引起极端微弱的共鸣,你也隐约感到,那声音似乎包含着某种你——你这个离开地球开始时期的黑夜已经那么遥远的人——也能够理解的意义。|| 只读了[黑暗的心],读时每每感到浓重的黑夜中有火光隐入隐出。
评分有些书就是读了百分之九十,真是扛下来的,到百分之十的时候,震惊了,像《吉姆爷》像《日瓦戈医生》。但是就文明碰撞,还有英雄主义冒险来说,我现在回忆的感觉最好的是略萨的《绿房子》,然后是梅尔维尔的《白鲸》然后才是康拉德,这种过度的感觉堆砌,有些造作
评分绵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