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漢娜·阿倫特 政治哲學 政治學 阿倫特 革命 政治 哲學 論革命
发表于2025-05-17
論革命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本書圍繞法國大革命和美國革命,從政治生活的現象學方法和指導兩場革命的不同理論入手,深度剖析瞭兩場革命的差異,錶達瞭作者“以自由立國”的共和主義思想。作者指齣瞭法國大革命目標的偏移,即從“以自由立國”轉嚮瞭對社會問題的控訴;而美國革命思慮的著眼點一開始就是政治形式的構建,它能確保引進不同的觀點和立場,體現更多人或群體的聲音和利益。盡管美國革命深深地影響瞭法國大革命,結果卻有雲泥之彆。
漢娜·阿倫特(1906—1975)美籍德國猶太哲學傢,曾師從於海德格爾和雅斯貝爾斯,在海德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自1954年開始,阿倫特先後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布魯剋林學院開辦講座;她還擔任過芝加哥大學教授、社會研究新學院教授。阿倫特以《極權主義的起源》(1951)、《在過去和未來之間》(1961)和《論革命》(1963)為代錶的一係列著作,及其天纔的洞見和雋永的智慧,為當代政治哲學做齣瞭卓越的貢獻,成為二十世紀政治思想史上令人矚目的人物。
讀瞭兩遍還是沒讀懂……我該給自己跪瞭還是給阿倫特跪瞭……
評分“切勿生而無法言錶;生命中次好的東西,其來也急,其逝也疾。”看上去很美,其實是錯譯!
評分希臘意義的isonomy不是一切人都生而平等,相反是因為人天生是不平等的,需要一種人為的製度,即城邦,通過它的約定使他們平等。希臘城邦的平等是城邦而不是人的屬性。人基於公民身份而不是人的齣生而獲得平等。平等、自由等是約定的而非自然的。自由的實質內容是參與公共事務,獲準進入公共領域,免於匱乏和恐懼的訴求隻能稱為解放。解放是免於壓製,自由則是一種政治生活方式。
評分我想我如果見到阿倫特的話,我一定會愛上她。
評分審視法國與美國大革命,“革命的目的過去是而且一嚮是自由”, “是參與公共事務,獲準進入公共領域。”在這種意義上,法國與美國革命麵對阿倫特的批判:法國大革命 “吞噬瞭自己的孩子”,社會問題壓倒公共自由;美國獨立革命被參議院和最高法院——“代錶瞭政治體中最‘保守’的因素”的穩定性限製瞭公民行動的空間與餘地。“如果立國是革命的目的和終結,那麼革命精神就不僅僅是發端新事物的精神,而且是開啓持久事物的精神;一種體現這種精神和鼓舞它走嚮新成就的持久製度,將是自拆颱腳的。…自由,最高意義上的行動自由,難道是為立國而付齣的代價嗎?換言之,沒有公共自由和公共幸福的原則,革命就無從發生,而這又始終是立國者那一代的特權。”藉重城邦民主政治的遺産,委員會由此被提齣——將大眾社會分散到基層的最好、最自然的辦法。
强者行其所能为,弱者忍其所必受,这实际就是政治的本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如果????量得失判断是非的最终标准是国家利益的话,正义在其中的作用就退居其次了,这种倾向往往导致大国的强权政治。如果在国家內部,法律保持沉默,强者的权力不受限制,弱者的权利不被保障,这个...
評分摘自《文汇读书周报》 作者:丁 帆 尽管我在情感上并不喜欢阿伦特,因为她与那个支持纳粹的海德格尔始终保持着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既是师生又是情人的暧昧关系,但是,她在《论革命》中的许多精彩的理性论断还是使我折服了。 阿伦特在两种革命的比较中最后要得出的...
評分在图书馆找了几本有关”革命“这个话题的几本书,听说阿伦特的《论革命》这本书很有名,于是就借来了。 谁知,翻开书页读起来之后,发现非常的难读,啰啰嗦嗦,有很多地方语句根本就读不通顺。 当然,有些地方,还是能给人答疑解惑的,比如革命的原因、特点、过程,以及影响...
評分论革命 汉娜·阿伦特,陈周旺 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2月版。 在政治上,这种新的、典型的现代哲学的谬误,就相对简单了。它在于不是根据行动者和当局者,而是从袖手旁观的局外人立场出发来描述和理解整个人类行动的领域。但是这种谬误由于其内在的一些真理性而相对难以觉察。...
評分阿伦特的文笔是知性的冷艳,深邃不在于刹那而是持续地震颤。 她清晰的描绘了卢梭马克思基于同情视角开启革命,这样就将自由隐匿于必然性之中。因为同情是对一致性的呼唤对具体个人的不关注,归根结底,同情是自我的感动而不是对他者痛苦的共情。尤其人民走上街头愤怒的斥责一切...
論革命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