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从政治生活的现象学方法和指导两场革命的不同理论入手,深度剖析了两场革命的差异,表达了作者“以自由立国”的共和主义思想。作者指出了法国大革命目标的偏移,即从“以自由立国”转向了对社会问题的控诉;而美国革命思虑的着眼点一开始就是政治形式的构建,它能确保引进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体现更多人或群体的声音和利益。尽管美国革命深深地影响了法国大革命,结果却有云泥之别。
汉娜·阿伦特(1906—1975)美籍德国犹太哲学家,曾师从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自1954年开始,阿伦特先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开办讲座;她还担任过芝加哥大学教授、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阿伦特以《极权主义的起源》(1951)、《在过去和未来之间》(1961)和《论革命》(1963)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及其天才的洞见和隽永的智慧,为当代政治哲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二十世纪政治思想史上令人瞩目的人物。
《论革命》(On Revolution,1963)是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1963年写的一本书。阿伦特比较了十八世纪的两次主要革命,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 在她的《极权主义的起源》(1951)出版十二年后,仍然是基于对她认为失败了的法国大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总结,她乐观地将注意力转向美国本...
评分在法国,君主制的垮台并未改变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政府和民族之间的关系,而且政府的任何变革都不能弥补它们之间的裂痕。革命政府在这方面不同于前政府,革命政府既非民有亦非民治政府,最好的革命政府充其量只能是民享政府,而最糟的革命政府则是由自封为代表的人“篡夺最高统...
评分《论革命》(On Revolution,1963)是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1963年写的一本书。阿伦特比较了十八世纪的两次主要革命,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 在她的《极权主义的起源》(1951)出版十二年后,仍然是基于对她认为失败了的法国大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总结,她乐观地将注意力转向美国本...
评分 评分这几年政治观念的形成受阿伦特影响极深,阿伦特是典型的积极自由支持者,政治是行动呈现的公共空间,仰赖于平等人之间的信心,由此为平等与权威之间的矛盾找到了一个解决方向。本书中她对人民(而非大众)自治抱有高度信心,对比极权主义起源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翻译不错,只是最后索福克勒斯的诗译错了
评分只有我没太读懂?为什么并列句的连接词是转折词,增加太多阅读难度了。很多词不懂什么意思,比如“公共自由”,“公共幸福”,“绝对性。看中文版本,感觉原版应该充满了从句。中文版难读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在名词前加一大段修饰语,和中文习惯语法大相径庭。
评分我想我如果见到阿伦特的话,我一定会爱上她。
评分被陈周旺的译文美哭了 %>_<%
评分我想我如果见到阿伦特的话,我一定会爱上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