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llection of studies in which Arendt, from the standpoint of a political philosopher, views the crises of the 1960s and early 1970s as challenges to the american form of government. Index.
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1906—1975),德裔美籍猶太哲學傢,20世紀重要的政治思想傢。曾師從海德格爾和雅斯貝爾斯,在海德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擔任芝加哥大學、社會研究新學院教授。1954年起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院校開辦講座。主要著作有《極權主義的起源》、《共和的危機》、《責任與判斷》、《人的境況》、《論革命》、《在過去與未來之間》、《黑暗時代的人們》、《精神生活》等。
「还没有什么地方会比使用恐怖手段来维持统治更明显地体现了暴力战胜权力中的自毁因素,而关于这种使用的奇怪的胜利和最终的失败,我们或许比任何我们的前辈知道得更多。恐怖手段并不等同于暴力:毋宁说,它是当暴力已经摧毁所有权力却仍不撒手,相反仍然掌控一切时出现的一种...
評分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跟约翰·F·肯尼迪有什么不同?因为水门事件,前者推动中美关系破冰等政绩几乎被人忽略不计,以说谎者、监听癖的不堪形象载入史册;而后者在美国历史上乃至世界现代史上享有盛誉,被视为与华盛顿、林肯、小罗斯福并列的美国“伟大总统”。很多人都记得...
評分 評分 評分阿伦特会怎么说 (三联生活周刊 薛巍) 政治中的谎言 《共和的危机》是汉娜·阿伦特在世时出版的最后一本书,收录了她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表的三篇论文,其中《政治中的谎言》写于1971年,《公民不服从》写于1970年,《论暴力》写于1969年。从时间上看,后写的文...
讀瞭Civil Disobedience一篇。批評梭羅式的conscientious individual objector這種對於民主製度的基礎的假設;堅持更加古典共和式的voluntary association作為民主製度的基礎。voluntary association的另一麵就是civil disobedience;在這個框架下,disobedient不是一位individual objector,而是a member of a group。
评分讀瞭Civil Disobedience一篇。批評梭羅式的conscientious individual objector這種對於民主製度的基礎的假設;堅持更加古典共和式的voluntary association作為民主製度的基礎。voluntary association的另一麵就是civil disobedience;在這個框架下,disobedient不是一位individual objector,而是a member of a group。
评分阿倫特的文章還是很棒的,每一篇文章既是思想史,又是她個人觀點的清晰陳述。
评分這個時候讀阿倫特顯得格外地應景,Lying in Politics沒有想象中的犀利,Civil Disobedience試圖用dissent拆解契約論有些新意,On Violence中有很多讓人不舒服的細節,但經過後麵的一篇訪談還是能大緻明白阿倫特的關懷是什麼。然而經過一年的運動,一方麵讓人覺得“攬炒”的絕望式心態終究無法催生新的政治,另一方麵又覺得暴力本身並非完全不能生成阿倫特意義上的具有閤法性和集體特徵的權力。還是要努力思考全部的事實,站穩立場但不懼nuance。另外:阿倫特的有點讓人不適的(美國)愛國主義在這裏體現得淋灕盡緻,不知道有多大程度上是受到冷戰自由主義的影響,雖然思想的底色最終還是參與式的共和主義自由。
评分讀瞭Civil Disobedience一篇。批評梭羅式的conscientious individual objector這種對於民主製度的基礎的假設;堅持更加古典共和式的voluntary association作為民主製度的基礎。voluntary association的另一麵就是civil disobedience;在這個框架下,disobedient不是一位individual objector,而是a member of a group。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