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记

山月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日]中岛敦
出品人:
页数:270
译者:韩冰
出版时间:2013-5
价格:28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1090338
丛书系列:open风度阅读
图书标签:
  • 日本文学
  • 中岛敦
  • 日本
  • 小说
  • 文学
  • 中国历史
  • 笔记小说
  • 外国文学
  • 山月记
  • 古典小说
  • 日本文学
  • 抒情散文
  • 月夜意境
  • 人文情怀
  • 东方美学
  • 情感叙事
  • 诗意表达
  • 孤独主题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是日本天才作家中岛敦的第一本中文简体版精选集,收录中岛敦《山月记》《弟子》《李陵》《光•风•梦》等九篇代表作。中岛敦的小说多取材于中国古典故事,独出心裁,文字优美,探究人性的幽暗与自我的存在,充满现代特质,深获读者喜爱。

【本书特色】

1,日本天才作家中岛敦作品中文简体版首次面世,重塑中国古典,让你认识自我,读懂人性的挣扎!

2,《山月记》是日本高中语文教材常选篇目,日文版《李陵•山月记》高踞日本“五大杰出小说”榜首,排名超越芥川龙之介《罗生门》和夏目漱石《哥儿》!

【评论推荐】

中岛敦作为对人性的知性的理解者,在他的身上有一种穿越性,这种穿越性可以和夏目漱石以及晚年的幸田露伴媲美。

——日本作家 伊藤整

中岛敦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显示了一种成熟和练达,表现了纯文学所具有的高雅与纯正的艺术品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向远

中岛敦学贯中西,不仅深谙中国古典,还精通西方文学和哲学。他的作品不仅有简洁、高迈的汉文格调,还充满了深刻的哲理,蕴含着他对人的存在及命运的深刻洞见。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郭勇

作者简介

中岛敦(1909-1942),日本作家。1933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系,曾在私立横滨女子高等学校任教。1942年7月在《文学界》发表《山月记》和《文字祸》,震动文坛。稍后发表《光•风•梦》,为芥川文学奖候选作品。12月因哮喘病发作而去世。他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广为流传,其中《山月记》为日本高中语文教材常选篇目,日文版《李陵•山月记》入选为最有趣、印象最深刻的“五大杰出小说”之首,日文版《中岛敦全集》获日本“每日文化出版奖”。

目录信息

山月记
牛人
高人传
盈虚
夫妇
狐凭
弟子
李陵
光•风•梦
光风霁月的中岛敦小说世界 韩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本书收录了中岛敦取材自中国古典文学的九篇小说及二十五首汉诗,小说具体刊载时间列举如下: 《山月记》一九四二年二月发表于杂志《文学界》,取材自《人虎传》; 《牛人》《盈虚》一九四二年七月发表于杂志《政界往来》,取材自《左传》; 《悟净出世》《悟净叹异》一九四二年...  

评分

“我不敢下苦功琢磨自己,怕终于知道自己并非珠玉;然而心中又存着一丝希冀,便又不肯甘心与瓦砾为伍。”——《山月记》 中岛敦,照片而言是典型的书呆子,更像是一名学者而非作家。1909年生于日本东京,1933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国文学科,论文题目是《耽美派研究》,以420页的篇...  

评分

“鲁国卞邑有位游侠,名仲由,字子路,一日立意要将近时颇有贤者之名的学匠孔丘羞辱一番。” 中岛敦《山月记》中的名篇《弟子》以这样的语句开头。这篇小说几乎毫无虚构,全部使用史传中已有的关于子路的记载,却勾勒出一幅不凡的人物肖像,让人不得不感叹中岛敦虽为日本人,对...  

评分

山月不知心底事 ——中岛敦《山月记》中的古典梦境 一、『倾盖如故』 第一次听说中岛敦和他的《山月记》,是在知乎。在关于印象极深的句子的问题里,看到了那段撼动我内心的大段独白。 因为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因为有几分相信自己是明珠,而不能与瓦砾碌碌为伍...  

评分

中岛敦有“小芥川”之称,大概因为两人的人生和作品存在着相似之处。鲁迅的这句话可以视为对芥川龙之介作品的总结:“所用的主题多是希望之后的不安,或者正不安时之心情。”对生存的不安与苦恼,同样是中岛的主题,更进一步地,这不安与他的怀疑主义和对文明的反思息息...  

用户评价

评分

山月记和李陵两篇太好了

评分

《山月记》真真像是说给自命不凡的文学青年说的 用可耻的自尊心不流于世俗 又不肯苦心孤诣于自己的天赋之中 终成了两方都不相融的怪物!讲中国如失去怒气诚心求道的《故事新编》 讲外国 如欧美成熟作家的笔触 天才当如此!

评分

中岛不仅有对人性幽微之恶的敏锐洞察,更有一股对才情受困不得其所的矛盾情绪。进则化为《山月记》中暴戾妖虎,退则变成《狐凭》里殒命狂人,正如其所言,不敢苦心琢磨自身,又不甘与瓦砾为伍。只有《高人传》似乎独立成一支,竟有久违的中式豁达。其二,中岛的知性色彩强过感性,因而行文少灵性,不是日式鬼魅气氛下的中国故事新编,更像论文式对自己所读文献隐晦处的揣测推论。也许这样生硬的文风源自翻译,大多数句子似乎是遵循日语语法直译,导致微妙的不协调感,例如省略主语的连续短句,定语前置的长句……这些都破坏了中文的语感。也许阅读原版是更好的选择。其三,中岛选题有一种意料之外的漂泊倾向,无论《弟子》、《李陵》还是《光·风·梦》,共同的是主角身在他乡对自身存在的确认,虽他乡各异,但高天远云的孤寂感是共通的。

评分

《山月记》把知识分子的自恋自伤刻画得淋漓尽致,那些“深刻却无用”并且“小家子气”的反思、惭愧、自我怀疑,无一不是读书人的通病,观之如己。《李陵》描述了一种无可奈何的痛苦,这种痛苦因为延宕而愈演愈烈,无可根除。司马迁和苏武用不同的方式对抗了痛苦,只有李陵,一生都没有找到出口。

评分

「静观命运中的无常与环形,用技巧构建回归与照应的结构。」涩泽氏的评价扣准了中岛敦的文字内核,也依此形成了他自己的书写风范。镜花-中岛-涩泽,在这三者牵引的物语书写规条里隐含着某种轻微的变奏,中岛走在了更为明晰与严肃的路上。这种被文学侵占命运的事实,这种不得不与死亡游戏、搏斗的姿态,赋予了他独一无二的作家性。<光·风·梦>是集子里唯一一篇使用第一人称写就的复调小说,不同于前面的文章,他在第一人称的叙述中抒发着对自身命运热烈和客观角逐下的感触,又在第三人称中肆意挥洒着对主角命运的悲悯与无力。<光·风·梦>无疑是生命之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