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對立憲派的活動矇然無知,我們對辛亥革命的過程是不能瞭解的。
本書探討立憲運動對革命之影響及立憲派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著者用政黨原理去分析立憲派的背景、信仰、組織,用群眾運動的眼光去剖視他們的群眾基礎和活動的方法,及其所發生的影響,用群眾心理推測他們的心理變異。對於他們捲入革命之後的活動,則以個案研究方式,探討他們對革命反應的類型。
張朋園 生於1926年。海內外知名學者,從事中國近代史研究。曾任颱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颱灣師範大學曆史係教授、主任、所長等職。
著有《梁啓超與清季革命》、《立憲派與辛亥革命》、《梁啓超與民國政治》、《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湖南省》、《郭廷以、費正清、韋慕庭:颱灣與美國學術交流個案初探》、《知識分子與近代中國的現代化》、《中國民主政治的睏境,1909-1949:晩清以來曆屆議會選舉述論》等。
中学历史教科书对于立宪派只是一笔带过,提到了他们上书请愿开国会,之后在辛亥革命中似乎就消失了。那么,立宪派到底在革命过程中起了何种作用,这是本书希望回答的问题。 本书初版于1969年,距离辛亥革命已近60年,此时可以更加清晰地分析立宪派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的作用。同时...
評分中学历史教科书对于立宪派只是一笔带过,提到了他们上书请愿开国会,之后在辛亥革命中似乎就消失了。那么,立宪派到底在革命过程中起了何种作用,这是本书希望回答的问题。 本书初版于1969年,距离辛亥革命已近60年,此时可以更加清晰地分析立宪派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的作用。同时...
五星推薦。“川鄂香與武昌革命”一章尤其精彩。蒲殿俊、羅倫等原本推崇君主立憲,無意與清廷決裂。然而清廷(地方政府無能)的處置不當使得使得群眾也走嚮極端,釀成流血事件。立憲派終於變成瞭革命派,清廷最後的政治支持也沒有瞭。
评分在述不在論,超齣預期。本以為五十年前的研究成果或已過時,現在看來仍不失為一本很好的立憲派綜述。印象最深刻的是資政院要求軍機大臣到院備詢,後以全體辭職做脅要求彈劾軍機大臣,資政院與軍機處的一來一迴以及議員發言摘錄看得我痛快淋灕。百年迴顧,我們現今仍需“立憲派”,隻是這立憲的內容不再包含君主因素。
评分30頁的參考書目列錶大概就是愛好者和學者之間無法逾越的距離吧。69年成書,04年作者感慨後繼無人,到瞭今天雖然題材成瞭顯學,但是自由派學者們的作品至少再紙麵上的硬度遠不能與此書媲美,隻不過是將其中觀點更加“淺齣化”瞭而已
评分近代史上的人物均可以看到積極進取和消極保守的一麵,本書描寫的蔡鍔和張謇還是值得一看的。還有本書的亮點在於立憲派派的五大背景。
评分在述不在論,超齣預期。本以為五十年前的研究成果或已過時,現在看來仍不失為一本很好的立憲派綜述。印象最深刻的是資政院要求軍機大臣到院備詢,後以全體辭職做脅要求彈劾軍機大臣,資政院與軍機處的一來一迴以及議員發言摘錄看得我痛快淋灕。百年迴顧,我們現今仍需“立憲派”,隻是這立憲的內容不再包含君主因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