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本国史》全名《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是吕思勉先生所写的第一部通史著作。是他的史学成名作,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曾长期被用做大学教材和青年"自修适用"读物,仅1933年至1935年间就重版了4次,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史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内容上史识丰富,文笔浅显流畅。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出身于江苏常州一个书香门第,少时受教于父母师友,15岁入县学。早年执教于常州溪山小学堂、常州府中学堂,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等人。1926年后长期执教于光华大学,解放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他读书广博,着重综合研究,讲究融会贯通,一生著有两部中国通史、四部断代史、五部专门史,加上在史学界享有盛誉的大量史学札记,共计1000多万字。《白话本国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和《吕思勉读史札记》等是吕先生最具代表性的史学著作。
《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的版本比较复杂,因为牵扯到两次被迫修改的问题。 1.1923年9月初版 1923年9月,《白话本国史》全四册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特点是:封面作者题款为“武进吕思勉著”,出版社为“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国难版之后,均为“吕思勉著”和“商务印书馆发行...
评分《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的版本比较复杂,因为牵扯到两次被迫修改的问题。 1.1923年9月初版 1923年9月,《白话本国史》全四册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特点是:封面作者题款为“武进吕思勉著”,出版社为“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国难版之后,均为“吕思勉著”和“商务印书馆发行...
评分 评分 评分这是我曾经的历史老师对我讲的话,不是课外班,也不是电视机前,而是他还在我们中学教课的时候,当时他那个形象,让我跟明智完全搭不上边儿,以至于他推荐的书我直到大学才开始读。他的名字叫袁腾飞。 吕先生的书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以前总觉得一帮研究棺材板的腐儒能有什么...
从易中天和两部半通史穿越来的。草草看完。 一是史较多、论偏少,有些细节的史料考证感觉像是学术性争论。 二是语言精炼,结合写作时代,白话与现今的语言仍有差距。据说《通史》更甚,知难已退。 三是通史毕竟难度很大,可能吕的断代史才是经典。不过作为业余我暂无计划学习。 四是现代史部分尤其锁细,有点新闻素材的感觉。 不过,有很多很出彩的观点,比如中朝友谊,宋朝蕃制等等,值得一看。 先生治学求实的精神,博闻强识的功力,不禁使人钦佩。 因本人欣赏能力不足,少给两星。感觉读的性价比较低。另有删改,不喜。
评分不明觉厉 但也实在读不下去
评分其分期为:周以前为上古史,秦朝统一到唐朝全盛为中古史,从唐朝安史之乱至南宋为近古史,元朝至清朝中叶为近世史,西力东渐以后为最近世史。“春秋战国“是三代以前和秦汉以后社会的一个大界限”,而西力东渐是传统社会与现代历史的另一个大界限,其间的历史是承平—致乱—再复承平的不断重演并无本质上的变化。就政治形势和民族关系而论,汉唐和宋元明清又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唐中期安史之乱可以作为中古史和近古史的一大界限。将所叙述的事件置于一个宽阔的时空范围,高屋建瓴,四方周赡,以获“通方之见”。除了叙述历代的政治制度、经济组织、宗教文化、社会情形之外,尤为关注与中国历史关系密切的东南洋、中西亚各国、各民族的历史,诸如“近代的蒙回藏”、“近代的西南诸族”、“近代的后印度半岛”、“中西交涉的初期”、“藩属的丧失”等。
评分一部不可遗忘的中国通史。此书上起远古时代,下至1922年,囊括了古,近,现代三大时段。吕思勉的话史是“通贯各时代,周赡各领域”。
评分本书为白话通史写作的开山之作,是属草创,脉络不清,详略不当等问题在所不免。但也正因成书早,不似后书所受羁绊甚多。待将《吕著中国通史》读完,两相比较,或能更有所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