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勒卡雷,原名大卫·康威尔,1931年声誉英国。18岁被英国军方情报单位招募,担任对东柏林的间谍工作;退役后在牛津大学攻读现代语言,之后于伊顿公学教授法文与德文。1959年进入英国外交部,同时开始写作。1963年以第三本著作《柏林间谍》一举成名,知名小说家格林盛赞:“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间谍小说!”从此奠定文坛大师地位。
勒卡雷一生得奖无数,包括1965年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的爱伦坡奖,1964年的英国毛姆奖、James Tait Black纪念奖,1988年获颁英国犯罪推理作家协会(CWA)终身成就奖,即钻石匕首奖(另外在1963年与1977年两次获颁匕首奖),以及意大利Malaparte Prize等等。2005年,CWA更是将其最高荣誉“金匕首奖中之奖”授予勒卡雷。至今已出版20部作品,已有11部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
勒卡雷以亲身经历,加上独一无二的写作天赋,细腻又深刻地描写神秘而真实的间谍世界,塑造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两难的道德处境、暧昧的善恶定义,内容富含这里,情节引人入胜,读来欲罢不能,不愧为享誉全球的大师级作家!
英派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间谍接二连三的被破获,情报小组头目利马斯因此受到冷遇。于是他开始酗酒、贪污打人……几个月就成了人人讨厌又为之惋惜的人。后来,在苏联的指挥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情报机构将他收买,而卷入了东德情报机构的内部斗争,被控诬陷好人,险些被处死。全书故事紧凑,耐人寻味……
这本书去年夏天看过,非常喜欢,最近看原文的时候,偶然会想起和译文不一样的地方,随手记了一下,自己英文水平极低,对故事的理解能力更低,贴出来不供参考。 1.第118页 原文: There was a girl standing on the beach throwing bread to the sea gulls. Her back was turn...
评分中新网9月17日电 台湾《中国时报》刊登文章《间谍小说大师:曾挣扎变节边缘》,摘编如下: 英国间谍小说家、前情报干员约翰·勒卡雷(John le Carre)透露,自己曾在变节边缘挣扎。他同时批评,美国和英国的外交政策,对历史教训遗忘太快,并警告挑衅俄罗斯仍是十分危险的行...
评分这本书去年夏天看过,非常喜欢,最近看原文的时候,偶然会想起和译文不一样的地方,随手记了一下,自己英文水平极低,对故事的理解能力更低,贴出来不供参考。 1.第118页 原文: There was a girl standing on the beach throwing bread to the sea gulls. Her back was turn...
评分类型文学存在的最初意义,很类似于今天的电脑游戏——它也是在以“模拟人生”的方式,给特定人群提供一个最便捷的快感获取方式,来完成日常冗杂生活之余的那一点点“英雄”或“温柔”的梦想。喜欢严密逻辑的人会选择推理小说,情感细腻的人则会沉浸在言情故事之中,而痴迷于...
评分#漏译# 族繁不及备载。#主观# 加入了不少译者的理解。此版本有校对,校对者可能进行了一些修改。整体节奏不错。#倒是不见【兔崽子】
评分结尾太阴郁,所有的冲动、背叛与忠诚都在不能实现的梦想前归零
评分勒卡雷式的间谍小说同其他此类小说的最大不同在于,勒卡雷并不试图去展现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谍战是如何影响正常的生活,于他,正相反,生活本身早就已渗透进了间谍生涯。
评分《柏林谍影》
评分间谍小说,结构精巧。初读起来有些闷,后面渐入佳境,尤其是结尾对间谍评价、对意识形态的辩论很精彩。应该很适合拍电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