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陆德伦Robert Ludlum,1927年出生于纽约,2001年去世。被誉为代国际惊悚小说(international thriller)之父。
陆德伦的小说背景从二战、冷战时期直到当代,他开创了“小人物遇到大阴谋”的小说原型,擅长描写暗潮汹涌的国际政治势力、冒险犯难的情报人员,以及出神入化的间谍行动,其严谨扎实的资料考据备受称道。陆德伦笔下的英雄人物往往能在极度劣势下绝处逢生、逆转死局,还有几分真实情报人员的影子,对后世的惊悚作家影响深远。譬如《达·分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更曾公开表示,陆德伦是他最喜欢的惊悚小说作家,并推崇是“伯恩”系列小说带领他走上了国际惊悚的写作之路。
从1971年的《纳粹档案》开始,陆德伦有连续十多部作品名列全美年度文学类畅销总排行榜前十名,称霸畅销排行榜长达30余年,始终是惊悚小说的代名词。他一生共完成25部小说,翻译成32种语言,在全球40余国发行,著作总销量超过两亿五千万册。
如今虽然陆德伦已经去世,但他的作品热度丝毫不减:三部《谍影重重》系列电影缔造全球票房佳绩,《谍影重重3》荣获第80届奥斯卡三项大奖,也让主演马特·达蒙一跃成为动作明星。另外,2005年8月,曾开发《魔兽世界》的斐凡迪环球游戏公司与陆德伦娱乐公司宣布签订为期十年的合约,将以陆德伦的小说为基础,开发一系列电子游戏。2008年6月,斐凡迪旗下的雪乐山正式发布了《伯恩的阴谋》多平台游戏。
当今西方“惊险小说之王”鲁德伦的这部代表作,1980年在美国出版,据《纽约时报》报道,曾连续畅销40周之久。
一个头部受了严重枪伤的美国人,被法国渔民从水中救起,经抢救后虽然伤愈,但已失去记忆,医生告诉他,在他右臂皮肤下埋着一张有瑞士苏黎世银行地址、账户的负片,显然他有巨额存款。根据这一线索,这位无名无姓的主人公与他萍水相逢的情侣一起历尽艰险,在国际恐怖组织头目卡洛斯及其党徒跟踪追击下,终于慢慢弄清自己的身份。原来他是美国特工人员,化过多种名字,美国特工机关原想通过他假造一个神话般人物,作为另一恐怖组织的头目来诱捕卡洛斯,谁知反而中了卡洛斯的离间计,误以为他背叛了组织,下令暗杀他。小说主人公在敌我双方夹击下受了重伤,最后真相大白。
本书情节紧张,引人入胜,西方评论说它故事的发展速度“超过枪弹”。
确实,看着文字似乎脑海里都能浮现标准美国大片式的追杀、枪战、爱情。 很吸引人。 虽然仍摆脱不了俗套。 从J伯恩到杰森伯恩、肯恩、查理、三角洲,最后的大卫。 铁汉柔情,正义什么的。俗辣呀。 搞不懂的是为什么最后卡洛斯会亲自出现,还险些丢了命。
评分号称21世纪间谍小说之王的陆德伦,以一己之力为美式间谍小说带来世界声誉。1980 年出版。 因为喜欢电影所以追回来看看小说。 努力看了半天,终究放弃。 翻译上我觉得很不流畅,很多断句,像格林拉斯的快递剪辑一样。但文字上的这种跳跃感让我阅读产生障碍。 机核电台上说这...
评分确实,看着文字似乎脑海里都能浮现标准美国大片式的追杀、枪战、爱情。 很吸引人。 虽然仍摆脱不了俗套。 从J伯恩到杰森伯恩、肯恩、查理、三角洲,最后的大卫。 铁汉柔情,正义什么的。俗辣呀。 搞不懂的是为什么最后卡洛斯会亲自出现,还险些丢了命。
评分知道这本书,一方面是通过那个稍微有点名气的电影,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豆瓣某年的书单推荐。本来是当作本轻悬疑或者推理小说来看看。勉强看了个开头,并没有太大的惊喜。但是越深入看下去越发现,也许书确实是一本好说,尽管我目前对这个观念也存疑,但是这个拗口和蹩脚的翻译真...
评分知道这本书,一方面是通过那个稍微有点名气的电影,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豆瓣某年的书单推荐。本来是当作本轻悬疑或者推理小说来看看。勉强看了个开头,并没有太大的惊喜。但是越深入看下去越发现,也许书确实是一本好说,尽管我目前对这个观念也存疑,但是这个拗口和蹩脚的翻译真...
这个剧情的推进速度真是快如惊雷,虽然故事俗套好莱坞式,孤胆英雄+美女,反派大boss,对“我是谁”的追问,追问自己存在的意义最后却被迫融入体制达成使命,想来也是悲哀,但是这情节的推进简直炸了
评分儿时的回忆啊。。所以一点儿也不想看电影。。
评分终于看到了这本小说的扫描本
评分在这里才是真实伯恩,没有英雄的光环,只有展现出阴暗面而生存下去的猎手亦是猎物。
评分故事发展是的速度超过枪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