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冯友兰
出品人:
页数:1207
译者:
出版时间:1961-4
价格:5.40元
装帧:
isbn号码: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哲学
  • 冯友兰
  • 哲学史
  • 哲学社会科学
  • 中國哲學史
  • 中国哲学史
  • 无痕迹
  • 2手
  • 中国哲学史
  • 哲学史
  • 中国哲学
  • 思想史
  • 文化史
  • 历史
  • 学术
  • 通史
  • 国学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冯友兰先生所著《中国哲学史(上下)》两卷本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全书分为上、下册。第一篇是子学时代,第二篇为经学时代。从孔子到淮南王为子学时代,自董仲舒到康有为为经学时代。子学时代主要介绍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学说,经学时代则记述了从汉代到晚清整个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脉络。

取材严谨,持论精确

取西洋哲学观念,以阐紫阳之学

矫傅会之恶习,具了解之同情

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

——陈寅恪

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

——冯友兰

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1918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赴美,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28至1952年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52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目录信息

《中国哲学史上》自序一自序二自序三第一篇 子学时代第一章 绪论 一、哲学之内容 二、哲学之方法 三、哲学中论证之重要 四、哲学与中国之“义理之学” 五、中国哲学之弱点及其所以 六、哲学之统一 七、哲学与哲学家 八、历史与哲学史 九、历史与写的历史 十、叙述式的哲学史与选录式的哲学史 十一、历史是进步的 十二、中国哲学史取材之标准第二章 泛论子学时代 一、子学时代之开始 二、子学时代哲学发达之原因 三、子学时代之终结 四、古代大过渡时期之终结 五、古代著述体裁第三章 孔子以前及其同时之宗教的哲学的思想 一、鬼神 二、术数 三、天 四、一部分人较开明之思想 五、人之发现第四章 孔子及儒家之初起 一、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 二、孔子对于传统的制度及信仰之态度 三、正名主义 四、孔子以述为作 五、直、仁、忠、恕 六、义利及性第五章 墨子及前期墨家 一、关于墨子之考证 二、《经》、《经说》及《大取》、《小取》六篇之时代 三、墨者为一有组织之团体 四、墨子哲学为功利主义 五、何为人民之大利 ……第六章 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学第七章 战国时之“百家之学”第八章 《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学第九章 惠施、公孙龙及其他辩者第十章 庄子及道家中之庄学第十一章 《墨经》及后期墨家第十二章 荀子及儒家中之荀学第十三章 韩非及其他法家第十四章 秦汉之际之儒家第十五章 《易传》及《淮南鸿烈》中之宇宙论第十六章 儒家之六艺论及儒家之独尊《中国哲学史上下》第二篇 经学时代第一章 泛论经学时代第二章 董仲舒与今文经学第三章 两汉之际谶纬及象数之学第四章 古文经学与扬雄、王充第五章 南北朝之玄学(上)第六章 南北朝之玄学(下)第七章 南北朝之佛学及当时人对于佛学之争论第八章 隋唐之佛学(上)第九章 隋唐之佛学(下)第十章 道学之初兴及道学中“二氏”之成分第十一章 周濂溪、邵康节第十二章 张横渠及二程第十三章 朱子第十四章 陆象山、王阳明及明代之心学第十五章 清代道学之继续第十六章 清代之今文经学附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我一直倾向于认为把冯友兰当成教中国哲学的教授就可以了,他的东西是属于哲学史的范畴,不能算是严肃的哲学范畴,对于近代中国哲学史的学术发展上很有研究价值,但哲学或者思想上价值不大。    冯友兰的哲学史看透了,其实就是一个美国新实在论内容的洋人穿着中国哲学...  

评分

虽然对比较重要的著作(或者说我觉得大概读完很快就会忘光的著作),我都争取写点豆瓣书评,但是看其他书评时,很遗憾地,抚掌会心一笑时少,对着屏幕咬牙切齿时多。 在内容本身而言,其实儒墨道法这些基本观点大家都并不陌生,尤其是当年有位在相关领域著作颇丰的老师曾经花了...  

评分

起初看这本书是朋友推荐的,当时的自己感觉大学生活实在是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虽然自己从大一直到大三一直在看书,但感觉自己看的书是没有目的的,是一种逛街似的看书,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当自己要为以后的生活开始打算的时候,就想看几本对自己以后人生的道路有路标作用...  

评分

冯君友兰所著中国哲学史,曩尝稍一翻涉,顷始阅尽,其殊胜处诚有如审查者所言;然于佛学未能与子学俱重,故于向来之儒道拘蔽,未尽解脱,以视蔡孑民先生“不以一派之哲学,一家之教义梏其心”,似有未逮。中国民族文化,哲学乃是主脑,竖承三千年来子学佛学之结晶,而横吸欧美...  

评分

冯君友兰所著中国哲学史,曩尝稍一翻涉,顷始阅尽,其殊胜处诚有如审查者所言;然于佛学未能与子学俱重,故于向来之儒道拘蔽,未尽解脱,以视蔡孑民先生“不以一派之哲学,一家之教义梏其心”,似有未逮。中国民族文化,哲学乃是主脑,竖承三千年来子学佛学之结晶,而横吸欧美...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第一册,甚好,需重读一遍。(2019-07-19) 大略看了一下第二册,未看附录。(2020-01-18)

评分

这本年龄比我还大的书。。看到中间就有些云里雾里了。

评分

读完第一册,甚好,需重读一遍。(2019-07-19) 大略看了一下第二册,未看附录。(2020-01-18)

评分

终于在年前看完

评分

这本年龄比我还大的书。。看到中间就有些云里雾里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