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兩篇隨筆,是波伏瓦存在主義理論入門之作。《模糊性的道德》闡述瞭存在的雙重性,並對人類的生存狀況作瞭深刻的思考。在薩特的存在主義影響下,波伏瓦開始研讀黑格爾、剋爾愷郭爾、康德等哲學先驅的著作,逐步形成瞭自己獨到的存在主義哲學觀,提齣瞭“存在的模糊性”的觀念。她主張承擔自身的存在,爭取自由,讓我們的存在處於嚮無限性開放的有限性中。正像那個古老的諺語所說的那樣:“不管結果怎樣,做你該做的事。”《皮洛士和齊納斯》一文討論人類行動的尺度、行動的目的和價值。
西濛娜·德·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法國哲學傢、作傢、女性主義者。1929年通過法國哲學教師資格考試,曾在多所學校執教。1945年和讓-保羅·薩特共同創辦《現代》雜誌,緻力於推介存在主義觀點。1949年齣版《第二性》,引起極大反響,成為女性主義的經典。1954年憑小說《名士風流》獲龔古爾文學奬。她和漢娜·阿倫特、蘇珊·桑塔格並稱為西方女性學術的三個中心。
二 1. 儿童处境的特点,就是他被抛向一个他并没有致力于构建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在没有他参与的情况下制造出来的,对他来说,这个世界似乎是一个绝对物,他只有绝对服从的份儿。 2. 他相信父母和老师的存在:把他们当作神灵来尊敬,而父母师长却无法成为神灵,他们只好满足于向...
評分二 1. 儿童处境的特点,就是他被抛向一个他并没有致力于构建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在没有他参与的情况下制造出来的,对他来说,这个世界似乎是一个绝对物,他只有绝对服从的份儿。 2. 他相信父母和老师的存在:把他们当作神灵来尊敬,而父母师长却无法成为神灵,他们只好满足于向...
評分波伏娃所谓的模糊性,意思是说,其意义从来都不是固定的,应该不断地自我丰富。在《模糊性道德》这篇文章中,她分了三个部分来阐述她的观点,前两部分主要以反驳为主,后一部分则从从五个方面对模糊性道德展开了说明。 一 人从一开始就要承担悲剧式的二重性:人从一出生就面...
評分二 1. 儿童处境的特点,就是他被抛向一个他并没有致力于构建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在没有他参与的情况下制造出来的,对他来说,这个世界似乎是一个绝对物,他只有绝对服从的份儿。 2. 他相信父母和老师的存在:把他们当作神灵来尊敬,而父母师长却无法成为神灵,他们只好满足于向...
評分波伏娃所谓的模糊性,意思是说,其意义从来都不是固定的,应该不断地自我丰富。在《模糊性道德》这篇文章中,她分了三个部分来阐述她的观点,前两部分主要以反驳为主,后一部分则从从五个方面对模糊性道德展开了说明。 一 人从一开始就要承担悲剧式的二重性:人从一出生就面...
以存在主義重審人類道德與自由問題。主體強化之後的反主體衝動。與其說模糊性,不如說虛無性。人的存在並沒有客觀必要性、純粹性,沒有絕對真理,人是虛無性的存在。人的任何概念都有一定的模糊性,它們寄居在與自身性質相反的事物身上,隻有在衝突之時,這些概念纔能有清晰的邊界,顯示為積極的生存。
评分波伏娃寫得很費神,但意思其實很簡單,即重新為道德界定邊綫與原則,有著存在主義的意味。對於罪行的關注是個著力點。但如果你看懂尼采《善惡的彼岸》或者《論道德的譜係》之後,這本就不必看瞭。雖然有一定文采和思想性。
评分以存在主義重審人類道德與自由問題。主體強化之後的反主體衝動。與其說模糊性,不如說虛無性。人的存在並沒有客觀必要性、純粹性,沒有絕對真理,人是虛無性的存在。人的任何概念都有一定的模糊性,它們寄居在與自身性質相反的事物身上,隻有在衝突之時,這些概念纔能有清晰的邊界,顯示為積極的生存。
评分假如醜惡是我們生存必須承受的醜惡呢?
评分什麼人可以評判人呢?他以誰的名義說話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