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作家和作品》一书的意义并不局限于介绍中古英语文学作品。作者在对中世纪作品进行分析和介绍的同时,特别强调它们在英国文学传统上的重要地位和它们与现代文学作品之间千丝万缕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学体裁、叙事的角度与规模、宗教和世俗的主题及意象,以及其他各种艺术手法的借鉴。如果我们不能深刻了解中古英语文学的背景,任何对于20世纪美国文学的研究,尤其是对于文学与宗教之间关系的研究都是难以深入进行的。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中世纪在许多概念上的认知都和现代完全不同,它可以说是相当杂糅的,dialectic、grammar、rhetoric这些概念比现代的定义要宽泛得多。同样,因为亚里士多德的较晚引入,中世纪的文学还尚未获得诗学中明确规定的文体分用这种原则,这本书对《农夫皮尔士》和乔叟的分析也很好的证明了中世纪文学创作上的混杂。
评分掃掃盲
评分中世纪文学导读。收获还是挺多的,就是最后一章让人觉得有些单薄,不过本书也不是专门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关系的。有部分译误。
评分非常不错的中世纪研究著述,篇幅不长但信息量很大。能把中世纪(1100-1500)文学的特点写得活灵活现,即使没看过一些中世纪文本也没有关系。让人从现代文学研究的众多理论概念中缓一口气,因为中世纪文学研究里,许多现代文学概念行不通,如:作者(Scriptor、Compiler、Commentator、Author在中世纪都是作者,彼此没有高下等级之分);喜剧/悲剧(中世纪戏剧没有这种划分,因为缺少对希腊戏剧的了解);读者(阅读不是一个私人缄默的过程,而是一个社交过程)ETC。重视中世纪文本中个性的表露,即“抱怨和请愿”模式。从叙事诗的形式标准Scope和Scale出发来分析文本也相当敏锐,读出了中世纪文本的“大比例叙述”发展趋势。另外,对中世纪世界观在文本中的反映用《农夫皮尔斯》说明的相当清楚
评分中世纪文学的时代特点是虚构作品还没从历史当中分离出来,并且没有什么文学体裁的意识。这时期的作家基本上没有发现个性,大多数都是些行吟诗人,他们的作品多数都带有匿名性,只是在诗行的某处以向读者情愿或抱怨的口吻卑微地道出自己的名姓。同时在中世纪作品的接受者经历了从“聆听”到“默读”的变化。 文学体裁上,有抒情诗和叙事诗,伯罗将叙事体命名为“历史”、“传记”和“故事”。这里面细分又有很多,比如浪漫传奇、韵文故事、训诫故事、圣徒传记等。这些故事的寓意呈现模式被伯罗分成“讽喻”和“例证”。讽喻是对概念化人物进行提炼和引申,例证是通过一些典型故事阐明道理(有时是强行的)。 语言习惯决定哪些作品会得到保存。比如大量头韵诗因诘屈聱牙而丢失。中古与文艺复兴在英国并无明确界限,中古作品的风貌影响了英国文学的风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