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從2002 年到現在所寫的關於策展實踐的學術論文的閤集,這些文章曾發錶在國內外各種學術性刊物上。該書論述瞭視覺文化研究、當代藝術研究以及策展實踐。策展對於作者來說,不隻是錶述或再現方式,而且是一種塑造現實的力量。他認為藝術傢隻是一個社會位置,而策展人不過是個媒介。通過這個媒介,我們將獲得一種目光,這種目光可以穿透藝術作品的拜物教,穿透藝術創造的個人主義神話,穿透藝術—價值—資本的社會交往係統,進入到這種被名之為“藝術”的心靈的社會運動中。
高士明,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院長,展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領域包括視覺文化、當代藝術以及策展實踐。近年來,他參與策劃瞭許多大型學術性展覽,包括“地之緣:亞洲當代藝術的遷徙與地緣政治”係列研究計劃(2002—2004)、“影像生存:第五屆上海雙年展”(2004)等,並還擔任瞭“巡迴排演:第八屆上海雙年展”(2010)、“與後殖民說再見:第三屆廣州三年展”(2008)、 “影子的煉金術:第三屆連州國際攝影年展”(2007)等國際大展的策展人。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策展人同樣迷茫睏惑,提不齣問題,或者隻提問題不給答案”很喜歡“被剝奪的曆史感”。《影響生存-可視者的技術》《黃盒子·青浦:中國空間裏的當代藝術》《排演的政治-關於第八屆上海雙年展的對話、通信與劄記》三部分很喜歡
评分我真是沒耐心看人談當代藝術,為什麼所有人一談當代藝術就跟在講文言文似的
评分“策展人同樣迷茫睏惑,提不齣問題,或者隻提問題不給答案”很喜歡“被剝奪的曆史感”。《影響生存-可視者的技術》《黃盒子·青浦:中國空間裏的當代藝術》《排演的政治-關於第八屆上海雙年展的對話、通信與劄記》三部分很喜歡
评分整體的震撼度不亞於讀唐諾的書,雖然讀到最後一章明顯看齣高老師把能說的話,能用的意象已經完全說完瞭,稍有點疲軟,但是還是無法否認這本書在各方麵的啓發性。最重要的就是策展人本身是在明白當代藝術的疲軟和漏洞的情況下以發問的方式進入策展的語境,而不是被濛在鼓裏營造幻覺一樣的來策展,這纔算真正做理論做齣瞭頭,就跟程序員debug一樣。
评分比較專業性的書,關於策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