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在我们看来,不仅是一个地理的名称,更是传统家园的象征。《碧山》在继续原来品质的基础上,更加集中于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处境、今后的努力方向,以及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的批评。本辑的专题“东亚的书院”尝试描述在中国书院传统的绝对影响下,东亚的书院,尤其是日本私塾(书院)的办学特点、学术旨趣和社会影响。其他传统栏目,如“行动民艺”、“传承与表现”、“深读”、“读影”、“品书”等,仍是试图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梳理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中的位置,并以此为源头探讨展开传承与创新行动的可能。
1970年11月生。策展人,出版人,《碧山》杂志书主编。现居黟县、北京和合肥。2002年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三年展——中国艺术三年展(后更名为南京三年展)。2006年底创办《当代艺术与投资》杂志。2011年和欧宁发起碧山共同体计划,开始致力于乡村建设。他曾担任南视觉美术馆(南京)执行馆长、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北京)艺术总监。作为艺术教育者,他在安徽大学教授纪录片和当代艺术课程;作为独立电影的推广者,他曾担任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和中国纪录片交流周的策展人,并发起、创办“艺术空间放映联盟”(ISAAS)和“中国独立影像档案馆”(CIFA);他曾经策划过很多当代艺术展览,其中包括“未来考古学”第二届中国艺术三年展、“诗意现实:对江南的再解读”、“趣味的共同体”、 “在瓦伦西亚55天:中国当代艺术展” 、“我的大学:刘大鸿与双百工作室”等,并为艺术家颜磊、王音、董文胜、高世强等策划过个展。他曾应邀在奥地利、西班牙、智利、日本、巴西和挪威的一些艺术中心和博物馆策划展览。他还曾主编《工作坊: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另类的表述者:他们的行为、舞蹈和录像》、《纪录何为:对大师与他们作品的凝视》等等。他目前的工作领域包括乡村建设、独立电影和当代艺术。
从汉品到碧山,每期前半都用大量篇幅从各个角度介绍一个主题。这期的“东亚的书院”带我回到了岳麓书院,我读书时所在的城市。也让我羡慕当时在书院的那些人,能够为了自己的兴趣而结庐读书,不用为世间俗务而烦恼。如果能在这样的环境下读几年书,该是多好。可惜当年有时间有...
评分从汉品到碧山,每期前半都用大量篇幅从各个角度介绍一个主题。这期的“东亚的书院”带我回到了岳麓书院,我读书时所在的城市。也让我羡慕当时在书院的那些人,能够为了自己的兴趣而结庐读书,不用为世间俗务而烦恼。如果能在这样的环境下读几年书,该是多好。可惜当年有时间有...
评分书院传承,几乎消亡了。好在这里还保留着。书院传承,几乎消亡了。好在这里还保留着。书院传承,几乎消亡了。好在这里还保留着。书院传承,几乎消亡了。好在这里还保留着。书院传承,几乎消亡了。好在这里还保留着。书院传承,几乎消亡了。好在这里还保留着。书院传承,几乎消...
评分 评分从汉品到碧山,每期前半都用大量篇幅从各个角度介绍一个主题。这期的“东亚的书院”带我回到了岳麓书院,我读书时所在的城市。也让我羡慕当时在书院的那些人,能够为了自己的兴趣而结庐读书,不用为世间俗务而烦恼。如果能在这样的环境下读几年书,该是多好。可惜当年有时间有...
远去的家园,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做这样的书可能是寂寞而清苦的,但是读书人会心生敬佩与感激。
评分支持恢复书院
评分不如01
评分不如01
评分不如0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