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責

罪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南海齣版公司
作者:[德] 費迪南德·馮·席拉赫
出品人:新經典文化
頁數:153
译者:吳掏飛
出版時間:2013-1
價格:22.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44260626
叢書系列:新經典文庫·費迪南德·馮·席拉赫作品
圖書標籤:
  • 德國
  • 法律
  • 人性
  • 罪責
  • 費迪南德•馮•席拉赫
  • 小說
  • 外國文學
  • 德國文學
  • 罪責
  • 懸疑
  • 心理
  • 犯罪
  • 人性
  • 推理
  • 黑暗
  • 心理剖析
  • 罪與罰
  • 現實主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明鏡周刊》暢銷書榜No.1

他們都犯下瞭重罪,但都被無罪釋放。

天地不仁!

德國最著名刑事律師親身親身經曆的最經典案例

真實的生活比虛構的故事更殘酷

---------------------

我們理應聊聊勝訴的快感。但我們隻是坐在掉色的木闆凳上,一言不發。

女子砸死熟睡的丈夫,被判無罪;九個男人輪奸一名少女,沒有一個背負刑責;女學生作僞證使一名男子入獄,幾年後為他翻案;情侶淹死猥褻男,未受任何刑事處分,最終選擇瞭自殺……

刑罰有期限,正義未必能伸張,唯獨罪責沒有止境。

著者簡介

費迪南德•馮•席拉赫(Ferdinand von Schirach)

1964年生於慕尼黑。1994年起至今擔任執業律師,專司刑事案件。其委托人包括當時的東德中央政治局委員君特•沙博夫斯基、德意誌聯邦情報局特務諾貝特•尤雷茨科,以及工業巨頭、知名人士和社會平民等。

2009年,齣版處女作《罪行》,立刻引起巨大反響,登上《鏡報》、《明鏡周刊》等眾多暢銷書榜首,銷量迅速超過50萬冊。次年獲得德國文壇重要奬項剋萊斯特文學奬,並獲選《慕尼黑晚報》“年度文學之星”。

2010年再度發力,齣版《罪責》,好評如潮。

圖書目錄

慶典/1
DNA/11
解剖學/19
孩子/23
第三者/33
手提箱/45
渴望/55
雪/61
光明會/73
鑰匙/89
孤獨/113
司法/121
補償/127
血緣/141
秘密/149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因为半价。。。 看的时候很失望~ 没想到他是短篇,连情节都没有。。。我还反复看了几遍目录确认自己看的是个短篇。 看着看着总有种毛骨悚然感,小半个下午就翻完了,甚至不敢再看几眼。 第一个篇章是那么的短暂,残忍。我以为接下来会有所改变,但事实便...  

評分

在一个冰冷冬天的冰冷周末读这些冰冷的故事,心中自然寒冷如冰。 这些故事,第一个是例外,其他所有,更例外。 《DNA》里,妮妮和托马斯合力杀了对妮妮猥亵的人,逃跑,后归案。法官认为他们已无危害,释放。 《解剖学》里,他设计了详尽的杀人计划后,却被一辆汽车撞死。法官...  

評分

这冬夜看这本书,浑身发冷,不知道人间还尚有真情否,也许等到有一天,会有乌托邦的出现,到那时,也许这个社会会充满力量与关爱、友情与互助、温暖与问候。 在这些罪行的背后,是每个受害者不为人道的残酷人生,是他们无法承受的人性之痛。并不是每个案件都能得到正义的审判,...  

評分

没看过作者的第一本,这是购书时赠送的。实话实说,如果借着看还是可以的,花钱买有些不值得。书比较薄,页面留着宽宽的空白边。书里用写小说的手法对作者经历过的案例进行描写。应该说书的内容还行,不枯燥也能引起人的思索。看过以后最大的感受就像书腰封上写的:真实的生活...  

評分

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因为半价。。。 看的时候很失望~ 没想到他是短篇,连情节都没有。。。我还反复看了几遍目录确认自己看的是个短篇。 看着看着总有种毛骨悚然感,小半个下午就翻完了,甚至不敢再看几眼。 第一个篇章是那么的短暂,残忍。我以为接下来会有所改变,但事实便...  

用戶評價

评分

像一組故事梗概,遠沒有第一本《罪行》好。作者既然有寫故事的天分,為什麼要把所有靈感一下子全抖光。

评分

在百度上搜索“金橋理論”,居然什麼都搜不到。一個人想傷害一名女性,他的槍膛裏有5發子彈,4發打在四肢上,最後槍抵在額頭。扣動扳機的時候,他看到女人的恐懼,猶豫瞭。糟糕的法律會以殺人未遂罪判處,而明智的法律會認為:他放棄殺人,便不會被指控謀殺,而是以危險性人身傷害處罰。明智的法律會在最後一刻救瞭受害人。當罪惡開始的時候,如果法律給瞭迴頭的機會,那有可能終止最壞的情況發生。如果法律粗暴的同樣對待,那麼開瞭一槍和最後殺死對方都是一樣的謀殺,那麼,謀殺一定會實現。中國的法律還是太粗糙瞭,太粗糙瞭。

评分

如何完美殺人

评分

如何完美殺人

评分

客觀還原真實的案例,而不是帶有批判性和深入性的剖析,這樣的作品其實介於虛構與非虛構之間,當然,無論《罪行》還是《罪責》,作者自己律師身份的代入都把作品轉嚮瞭對司法體製的探討,不過《罪責》中的最後一篇《秘密》實在是亮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