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刑

檀香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作者:莫言
出品人:
页数:516
译者:
出版时间:2012-10
价格:3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6366731
丛书系列:莫言文集
图书标签:
  • 莫言
  • 小说
  • 中国文学
  • 晚清
  • 高密东北乡
  • 文学
  • 中国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檀香刑
  • 清朝
  • 刑罚
  • 文学
  • 历史
  • 小说
  • 地方志
  • 人性
  • 悲剧
  • 权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檀香刑》是作家莫言沥胆苦心磨砺出的长篇小说。在这部结构精巧、语色浓郁的作品中,真实地再现了清末山东半岛发生的一起民间反殖民的斗争事件。带头领导这起反殖民斗争的民间艺人孙丙最终被施以“檀香刑”。作品以“施刑”为主线,展示了中国王朝政治没落中的诸多惊心动魄的事件,包括戊戌变法、义和团、外国殖民者的强取豪夺等等。小说围绕着檀香刑的实施,将封建王权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非人道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凸显了专制权力作用于个体上的历史机制,成功地折射出专制权力赖以存活的黑色土壤和阴暗法则。 小说刻画了一大批鲜活的人物形象,富有浪漫气质的戏班班主孙丙、具有正义感的高密知县钱丁、从京城刑部大堂告老还乡的刽子手赵甲以及他们的女儿、干女儿、儿媳妇孙眉娘、残酷而狡猾的政客袁世凯等等。

作者简介

莫言,山东高密人。1955年出生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农民家庭,小学五年级辍学回家务农。十八岁时,到县棉花加工厂做工。1976年2月应征入伍。在部队历任战士、班长、教员、干事、创作员等职。1997年转业到报社工作。2007年10月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84-1986)和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1989-1991),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2012年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第一位获得此奖的作家。 1996年开始发表作品。

目录信息

凤头部
第一章: 眉娘浪语
第二章: 赵甲狂言
第三章: 小甲傻话
第四章: 钱丁恨声
猪肚部
第五章: 斗须
第六章: 比脚
第七章: 悲歌
第八章: 神坛
第九章: 杰作
第十章: 践约
第十一章:金枪
第十二章:夹缝
第十三章:破城
豹尾部
第十四章:赵甲道白
第十五章:眉娘诉说
第十六章:孙丙说戏
第十七章:小甲放歌
第十八章:知县绝唱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你以为她是荡妇 可她爱的如火如荼 你以为他是狗官 可他刚正不阿光明磊落 你以为他是杀人狂魔 可他一路走来艰辛难得 你以为他是不负责的流氓 可他偏偏是一个正义使者 最后,只剩一个单纯的傻子 可是,勤劳的傻子又有什么错 怪只能怪动荡的世道 怪只能怪朝廷烂泥一坨 裹脚...  

评分

趁着诺奖余温未尽,锱铢积累地翻完了莫言的《檀香刑》。可能由于先前的期待值过高,当真正看完之后心里却又不甚满意。有些话不吐不快,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此书之于我,有惊喜,有厌倦,也有些许的不理解。惊喜的是莫言的文风,厌倦的是故事的情节,不理解的是小说的...  

评分

看完《檀香刑》的过程有点波折,它的结构及其新颖,是我看过的小说里的第一例作者将跳跃的情节安置在一个“凤头——猪肚——豹尾”的大结构里,用具有各个人物以第一人称鲜明特点的语言穿插第三人称的描述,以最初的限知视角——全知视角——限知视角,这种视角的突然转...  

评分

花了一天的时候来读这本书,却要用数倍于读书的时间来稳定下情绪。 作者让刽子手当上了主人公,一板一眼地讲述着杀自己同类时的方方面面。对于细节近乎偏执地描绘,让人从文字里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疼痛。刽子手把杀人当成了艺术,事业,再拔高一点,可以说是信仰。各种酷刑层出不...  

评分

此篇与《百年孤独》三分相像,我翻开书的第一句,就读到了《百年孤独》的影子。魔幻现实主义对于中国这个受鬼神邪说影响颇深的民主,十分合适的。以德国人来高密修火车为是由,讲诉了一场普通的农民起义,作者角度独特,从各个人的角度一步一步推进了这个故事的发展,并且个个...  

用户评价

评分

赵小甲虎须看人那段最精彩,人都变成了畜生,魔幻现实主义。 所以这是一场动物狂欢,一场人间悲喜。

评分

今年看过最好看的小说。

评分

恶趣味和陈旧想象

评分

赵小甲虎须看人那段最精彩,人都变成了畜生,魔幻现实主义。 所以这是一场动物狂欢,一场人间悲喜。

评分

在我看过的莫言小说中,迄今为止《檀香刑》算是个人感觉“最莫言”的,也就是说它可能才算得上莫言的代表作,理由是融会了莫言赖以驰骋江湖的各类典型元素:1.重口味(对恶臭、人体器官的病态嗜好);2.对于本地民俗艺术、神巫力量及其背后的最普通【底层】民众的真情描绘(被德国人杀害的那批猫腔艺术家的绝唱);3.暴力(作为本书主题的酷刑,除檀香刑外还有斩首、腰斩等);4.社会历史(洋人VS义和团,朝野之间无权和有权者的博弈);5.叙事者身份的不断变化(一会儿咱家,一会儿俺,一会儿余);6.“魔幻”场面以写实的样貌多次出现,人与动物界线模糊(比如从虎须中看到大蛇和豹子);……肯定还有很多,但篇幅所限,我就不写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