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社会的来临是一个全球性的公众话题,媒介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浸润到生活方式乃至社会变革的方方面面。新的媒介技术的爆发使得人们面临困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因之更近了,还是更远了?MSN、手机、视频、电邮可以成为人与人之间接触的沟通工具和区隔工具,粘稠度变高的媒介工具正在“拟人化”。本书作者以预见性的勇气,指出“共谋”是媒介社会来临的征兆。该书是创意、广告、营销及大众文化诸阶层人士所需要了解的、来自中国传媒内部的报告。对21世纪的本土传媒和中国现象予以鞭僻入理的分析,并指认出一个深刻的传播洞见:“没有不道德的传播”――在你不愿意接收的信息面前,你可能不赞同,但必须面对和化解。
胡赳赳,诗人,资深传媒人,曾长期担任“记者的家”论坛版主,历任华夏时报记者、楼市周刊主编、广告中心副主任。2004年加盟新周刊,任北京首席记者,现为新周刊主笔。著有诗集《百感交·集》《我不愿被祖国视为英雄》,随笔集《布尔乔亚之痒》《北京的腔调》等。
原以为《理想不死》是一本励志书,拿到手通本翻看一遍,才知道是《新周刊》主笔解读的传媒那些事儿。 谁懂得媒体,谁赢得未来。这是封面上的文字。不得不说,电子媒介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大进步,而类似微博这样新媒体的崛起和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冲击下,...
评分原以为《理想不死》是一本励志书,拿到手通本翻看一遍,才知道是《新周刊》主笔解读的传媒那些事儿。 谁懂得媒体,谁赢得未来。这是封面上的文字。不得不说,电子媒介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大进步,而类似微博这样新媒体的崛起和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冲击下,...
评分作者从传媒,媒介的角度表达他对当今社会文化的看法,以及未来文化传媒等可能发展的趋势,整本书显得比较散,但我感觉最终没有收获什么。感慨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报纸杂志等等纸质的媒体越来越难以取得一席之地了,取而代之的是新浪腾讯等等大的门户网站,它们以更迅速,更多...
评分原以为《理想不死》是一本励志书,拿到手通本翻看一遍,才知道是《新周刊》主笔解读的传媒那些事儿。 谁懂得媒体,谁赢得未来。这是封面上的文字。不得不说,电子媒介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大进步,而类似微博这样新媒体的崛起和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冲击下,...
评分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满脑子都是 新周刊新周刊新周刊…… 翻看了目录后还是很有阅读欲望的 从文字一开始就直指阅读本身,你是如何选择阅读终端的?作者分析每一种阅读终端背后的那段故事或回忆,在浅阅读盛行的时代,怎样阅读?阅读什么? 你每天都在接收各种内容...
单纯喜欢书名。
评分对浅消费阅读和记者的能力LIST印象颇深。
评分《新周刊》体的一本书,内容太散,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但是,如果你知道这本书在出版过程中遇到怎样的阻挠,你就会对其有多么同情,不要说这本书写的不是当下,当下的东西需要通过慢慢审查,很久很久之后才会出现。
评分在每次的重复中,积蓄力量
评分在每次的重复中,积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