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古典文学 儒林外史 海外中国研究 商伟 文学研究 文学 历史 思想史
发表于2025-02-16
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儒林外史》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它以敏锐的观察和细腻的反讽手法展示了士林的众生百态,而且在于它触及到了儒家精英社会的一些核心问题及其困境。本书以此为出发点来解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作者认为,十八世纪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的转变,这些转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儒家世界的最终解体。《儒林外史》既是这些转变的产物,也是对他们的回应。而这正是《儒林外史》的意义所在,可以用来解释他在中国思想、文化和文学史上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商伟,1962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两年后获硕士学位,专修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1988年赴哈佛大学东亚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领域转向元明清小说戏曲。1997年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2003年获终身教职。后任狄百瑞东亚人文讲座教授。自2011年起,执杜氏中国文化讲座教席。
研究课题以戏曲小说为主,涉猎思想史、文化史、出版文化和阅读史等领域。著作包括:Rulin waishi and Cultural Trans for mationin Late Imperial China(Cambridge:HarvardAsianCenter,2003),《文人的时代及其终结:1723-1840》(孙康宜和宇文所安主编《剑桥中国文学史》下册第四章);正在写作有关《金瓶梅词话》的专著,新著《评点与图像:(红楼梦>现象及其它》即将出版。
文学史就是该这么写
评分抽丝剥茧,有趣,有趣
评分首先需要澄清的是:礼是一个极为广泛的概念,"涵盖了个人行为和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的行为规范,并且,最终构成了在宇宙自然的理想秩序中安顿社会人伦关系,并赋予其意义的一个无所不包的系统"(页58)。而且礼仪实践中的某些行为模式和态度,也可望延伸弥散到生活的不同领域中去。所以,如果以为礼只限于礼仪的场合,那就过于狭隘了,没有把握住儒礼在建立和维系社会理想秩序等方面的重要性。也正因为如此,我才没有局限在陈来兄所说的"乾嘉礼学"研究的范畴里。在他看来,这样的礼学,复杂繁琐,与社会实践越来越远,对现实毫无意义(是否如此,其实也未必。张寿安教授的新著可供参考)。而从《儒林外史》的内部视野来看,显然作者是把泰伯礼,与紧随其后的郭孝子寻亲联为一体,构成了新的儒礼实践的开端。
评分1、由商伟的博士论文形成的。2、商伟,韩南的学生。3、学习了。
评分小说叙述形式分析与思想史研究结合的典范
這本書不錯。不過必須指出,《中文版序言》開篇便引用魯迅的文章,卻將魯迅的文意理解錯了。 「魯迅先生在他爲葉紫的《豐收》所作的序文中曾經這樣讚譽《儒林外史》:“《儒林外史》作者的手段何尝在罗贯中下,然而留学生漫天塞地以来,这部书就好像不永久,也不伟大了。伟大也...
评分怨恨起红尘 —— 明清底层士人社会心态随札 极具思想原创性的德国现象学大家舍勒在探讨“资本主义的未来”这一重大的现代性问题时,竟将“怨恨”心态作为资本主义精神动因的根源。他深刻地指出,“资本主义首先不是财产分配的经济制度,而是整个生活和文化制度”(见...
评分Parts 1 and 2 of this book show how Rulin waishi engages with elite ritual and historiographical discourses; parts 3 and 4 focus on the novel’s narrative innovation and its relation with literati identity. I’ll focus on part 1 in this note. This book d...
评分商伟:学问的背后应该有更大的关怀 1 南都:你那时候选择北大中文系是什么原因?也是文学青年吗? 商伟:我小时候学画,想考美术学院,最大的理想就是考进浙江美院,现在改称中国美术学院了。为了学画,我还花了不少笨功夫,手抄了好几本书,其中有俄国的《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
评分如果说《儒林外史》是神仙小说,那么商伟先生就是这一小说研究者中的神仙学者。跟随他的指引,对小说的理解从浅率到迷茫、到幻灭。我应当庆幸能够一窥作家及研究者所揭露的幻灭感层面,即使以近乎冷静无情的方式。 就商伟先生的研究思路与对文化思想的洞见,谈两点。 1.发掘形...
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