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集收录了劳拉·穆尔维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对象从《夏娜》(Xala)、《公民凯恩》(Citizen Kane)、《蓝丝绒》(Blue Velvet)等电影,到艺术家吉米·杜汉姆的装置艺术和女性主义摄影师辛迪·舍曼的摄影作品,涉猎十分广泛。
文集集中探讨了马克思和弗洛伊德发展出来的恋物概念,及其与艺术文本的关联方式。劳拉·穆尔维在这里重返当代文化理论中纠结在一起的许多复杂问题,尤其是观看、幻想、理论化和历史变迁过程之间的联系。哪种言说方式可以表明“奇观社会”的特征?如何利用“好奇心“来解释大众文化的政治?这正是该文集试图解决的挑战性问题。
劳拉·穆尔维(Laura Mulvey,1941- ):当代著名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家、导演、制片人,毕业于牛津大学,曾在英国电影协会任职多年,现为英国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Birkbeck College)电影与媒体研究教授。
其代表作包括:论文“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Visual Pleasure and Narrative Cinema,1975);著作《视觉快感与其他快感》(Visual and Other Pleasures,1989)、《恋物与好奇》(Fetishism and Curiosity,1996)、《24倍速的死亡:静止与移动的形象》(Death 24X a Second:Stillness and the Moving Image,2006)。
1970-1980年代,劳拉·穆尔维以先锋电影制作者著称,与彼得·沃伦(Peter Wollen)联袂编剧并执导了《亚马逊女王》(Penthesilea:Queen of the Amazons,1975)、《斯芬克斯之谜》(Riddles of the Sphinx,1977)、《艾米!》(AMY!,1980)、《看水晶球》(Crystal Gzaing,1982年)、《笔姬别恋》(Frida Kahlo and Tina Modotti,1982)等电影。1991年,劳拉·穆尔维重返电影制作,与马克·刘易斯(Mark Lewis)联袂导演了《耻碑》(Disgraced Monuments)。
1975年,刚进入“轻熟女期”的劳拉•穆尔维(Laura Mulvey)一定为自己的作品能够受到《银幕》(Screen)杂志的垂青而感到兴奋不已。要知道后者可是电影理论界独领风骚的刊物,创刊至今近五十年(明年是该刊物将举办五十周年庆),始终执业界之牛耳。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理论...
评分 评分。。有些地方稍微看得懂的就觉得很有意思,但大半部分都看不懂。戈达尔的厌女症那章提到在[受难记]的一个复杂镜头里,一个年轻美丽的果体女孩漂浮在一个东方水池里,展开成一个星形,她的身体似乎因细小光点的反射而不透明。当摄影机移近导演时,他的朋友问他在看什么,他回答:“世界的伤口。”
评分里面文章和封面和标题的tone也太不一样了吧 解码解的好辛苦!
评分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 翻译的有点绕 @2011-08-29 18:42:40
评分写作全无条理,大杂烩。翻译得也很差劲。总之一个字——烂。不过我会看完的,囧。
评分潘多拉的盒子是个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