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当代加拿大著名女作家,本书是她最重要的作品,并荣获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
这是一部结构复杂奇巧、故事里套故事的小说。小说有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劳拉,小说一开始就在车祸中死去;另一个是她姐姐艾丽丝,生活在死者的阴影中,回忆着快被湮没的往事。有关《盲刺客》的故事是劳拉生前写的,描述了在动荡的20世纪30年代,一个富家小姐和一个在逃的穷小伙子的恋情。同时,这对恋人想象出了发生在另一个星球的故事。这个虚构的故事里充满了爱、牺牲和背叛。而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艾丽丝嫁给了富商理查德,在外人看来,这是一桩美满的婚姻。殊不知,理查德将魔爪伸向了小姨子劳拉,于是,劳拉的车祸就令人产生了怀疑……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于1939年11月18日出生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在家排行老二,有一兄,一妹。父亲是森林植物学家,母亲毕业于多伦多大学,主修家政。阿特伍德七岁时,全家移居多伦多,父亲则任教多伦多大学。
阿特伍德就读于里赛高中时即展露文才,在校刊发表散文及诗作,之后就读多伦多大学的维多利亚学院,师事诺若普·佛莱等教授。毕业时荣获伍卓·威尔森(Woodrow Wilson)奖学金,继续在哈佛大学攻读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师承杰隆·巴克利,二十三岁获硕士学位,随即留在哈佛攻读博士课程。1966年自从她的第二本诗集《圈戏》出版后,阿特伍德在加拿大文学界就声名大噪。目前阿特伍德与小说家格姆·吉伯森及女儿洁思定居多伦多市。
在阿特伍德的诗作中,举凡《圈戏》、《在那国度的动物》、《苏珊娜·慕迪的札记》、《诗选》、《双首诗选》及《不见月亮的期间》等,都呈现女性观察入微,深入心灵意识的层面,主题也多围绕“在一个瞬息万变、诡谲的世界里,如何保持清晰意识及自主性”的课题。
1976年的《女法师》、1986年的《贴身仕女的故事》、1988年的《猫眼》、1993年的《强盗新娘》、1996年《别名葛莉丝》及近作2000年8月出版的《盲刺客》皆以独特的阿特伍德叙事手法、复杂的情节铺陈以及女性意识的勾勒,吸引广大的读者。
叙述的方式往往可以决定许多事情。比如说当艾丽斯写了一整本回忆录,却刻意地略掉了她和亚历克斯之间发生的一切,突然可以让人明白和他在一起的时间在她心中的位置。即使那是因为这大概是她乏善可陈的人生中唯一值得回忆的地方。 就这样一点埋藏在她心里的故事,甚至没有十年时...
评分很多年以前读到关于《狂恋大提琴》的评论时,只觉得那是不忍卒读的文字。心下还猜想:或者,这是安妮宝贝刻意为之的妖异?及到真将那一张DVD推入笔记本,在一个夏夜的两小时之后,才发现电影本身比那一篇评论要厚重许多,更残酷太多。 妹妹赤裸着身体在树林里遍体鳞伤,哭泣...
评分叙述的方式往往可以决定许多事情。比如说当艾丽斯写了一整本回忆录,却刻意地略掉了她和亚历克斯之间发生的一切,突然可以让人明白和他在一起的时间在她心中的位置。即使那是因为这大概是她乏善可陈的人生中唯一值得回忆的地方。 就这样一点埋藏在她心里的故事,甚至没有十年时...
评分叙述的方式往往可以决定许多事情。比如说当艾丽斯写了一整本回忆录,却刻意地略掉了她和亚历克斯之间发生的一切,突然可以让人明白和他在一起的时间在她心中的位置。即使那是因为这大概是她乏善可陈的人生中唯一值得回忆的地方。 就这样一点埋藏在她心里的故事,甚至没有十年时...
评分能有这样顺畅的阅读体验的译本小说真心凤毛麟角。阿特伍德是个文学天才,天才就是对世间万物之间联系的灵透领悟,看那俯拾即是的诗性比喻。这几乎是练习不来的。500多页,意犹未尽。
评分它不复杂,不论结构还是内容,因在更多复杂作品的锻炼下,很简单就可以得知故事将有的发展脉络。书中书的内容不稀奇,简报的插入很适时,我没有读过其他阿特伍德的作品,但最触动人的仍是艾丽丝回忆时的感情,对每一种植物,食物的绘图描写,韩忠华的翻译即使不准确,但起码对情感的表达是完整的。
评分六百页的大部头,终于读完了。故事分为三个维度,一韧一韧地离合与堆叠,在最后五十页,一气呵出令人惊惘的真相。这是蕴满热泪的冷默。
评分六百页的大部头,终于读完了。故事分为三个维度,一韧一韧地离合与堆叠,在最后五十页,一气呵出令人惊惘的真相。这是蕴满热泪的冷默。
评分近期阅读快感之最。对于一本小说没有比这个更重要了,而它的悬念又如此含蓄巧妙,关于人性,革命,宗教,命运等话题都有深刻的探讨,就是篇幅有点长,如果对女性的生存漠不关心,或许读不下去。每个女人都想做示巴女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