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获第50届群像新人文学奖、第137届芥川奖获奖作品。是一部探讨语言、小说写作、正常与越界的充满哲学意味的作品。
“我”的叔叔在离群索居数年之后,最终失踪。“我”去清理叔叔的遗物,发现了叔叔和他已故妻子的日记。叔叔自小患有口吃症,长大后一度恢复正常,他却在纠正口吃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脱离于代表社会正常逻辑的语言之外的世界——“后天”。妻子遭遇车祸死亡之后,叔叔离群索居,越来越遗世独立,最终不知所踪。而“我”在写作关于叔叔的小说时也越来越感觉到“后天”的诱惑。
初读是一种乐趣,反复翻阅,更能愈见愈新……每个章节都在发光,栖身于音节的精密语言让脑中豁然明亮。
——多和田叶子
行文和结构有一种紧张感,读来颇有趣味。
——藤野千夜
“后天”式的韵律,酝酿出一种不可言说的滑稽和物哀。
——堀江敏幸
鲜明地描绘出了“叔叔”脱离日常、令人称奇的喜剧性而又充满悲剧意味的生之感触。
——松浦寿辉
在明显有意识的对语言的偏执下写就。这种偏执有着感同身受的自然感。
——加藤典洋
诹访哲史
1969年生于名古屋,国学院大学文学部哲学系毕业。2007年以《后天的人》获得第50届群像新人文学奖、第137届芥川奖。另有长篇小说《listen》、《伦巴第远景》。
李征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日本筑波大学文学博士。专攻日本近现代文学,中日比较文学。现于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任教。译作有三岛由纪夫《金阁寺》(合译)、森鸥外《青年》等。
熬夜看完了诹访哲史的处女座《后天的人》,对于精神分裂的存在性更为笃定了。每个人在都在扮演着一个普通社会人的角色,但在这个角色背后呢?人性是立体的,每个人都有一个潜伏在世界某个角落内的“后天的人”,他永远生存在全然不同的另外一个空间,生活在世界的裂缝中,在社...
评分关于后天的猜想,少年时代为了有别于他人,不自觉的选择了一种和别人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自己,而后到了长大结婚,发现自己其实也别无不同,就算偶尔能有所展露的也不过是一瞬,最终都会消失,而且这种展露也只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释放,失去了原先的习惯的价值。
评分在書店看到這本書,首先吸引到我的就是封面,感覺是某個德國畫家的作品,我好像是看過他的畫冊,也有可能是從別的地方來的,也不用糾結這個,反正我覺得很好看,整體的綠色跟放在網上的顏色也不太相同,看著很舒服。 閱讀對我們來說是爲了體驗,是爲了嘗試,也可以說在某種...
评分这是个关于语言结界的故事吧。。 口吃的少年感到被世界排斥,口吃消失后又感觉被世界吞没,成年后痴迷于剥离原意的乖僻语词串,视其为世界之间的“缝隙”。语言还原为音响,而非意义;人也还原为独我,而非社会我。 “后天”这个词,确实值得再推敲。在繁体手写的“后天”和“...
评分在阅读这本《后天的人》之前,诹访哲史这个名字我压根就没有听过。但是三十年来首位同时获得群像新人奖和芥川奖的作家这一头衔还是让人觉得很有分量的。不过想想前一位的双奖得主是村上龙后我心里又产生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村上龙的作品我读的不多,但就我读过的作品而言...
还好篇幅短,再看下去会读出精神分裂症的。。。
评分作者果然是哲学专业毕业的,非常“哲♂学”的一本书……
评分后现代的批判性从根本上不可能把二元关系倒置 如果疯癫成为一个定型 那么它也就失去了批判性 疯癫的疯癫也一样 最终所有的差异性都到了同一个范畴之下 当我们不能判定对庸俗的批判是不是成为一个新的定式之后 我们只能采取一个分裂的态度..........好久都没看到这么赞的小说 有深度 但不故弄玄虚
评分这是一个小说,语言,口吃的尝试,但不够有趣
评分还好篇幅短,再看下去会读出精神分裂症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