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申卡》是我的第一部小说。我是在柏林开始写这本书的,那是在一九二五年春我结婚后不久,到次年年初完成……众所周知,初次进行创作的人具有把自己的经历写进作品的强烈倾向,他把自己或者一共替代者放进他的第一部小说,这样做与其说是由于现成题材的吸引力,不如说是为了摆脱自我后可以去轻装从事更美好的事情。这是我接受的极少数的一般规则之一。由于俄国非同一般得遥远,由于思乡在人的一生中始终是你痴迷的伴侣,我已习惯于在公众场合忍受这个伴侣的令人肠断的怪癖,我承认自己对这部处女作在情感上的强烈依恋,丝毫不为之感到困窘。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1899年4月23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1919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1940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威尔斯理、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1955年9月15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并引发争议。
1961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1977年7月2日在洛桑病逝。
有个姑娘失恋了。从16岁到24岁,长达8年的初恋突然结束,给她的生活一下子留下了巨大的空白。我跟她不熟,不知道怎么安慰她,就买了一本纳博科夫的《玛丽》送给她。 我有个从别处学来的坏习惯,每次送书给别人之前,总是先自己留着看一遍。这次也不例外。薄薄的一本,包着淡粉...
评分或许是种高档媚俗(无所谓,抒情是他的民族传统),但已经好到让全世界的“言情小说”都见鬼去。结构轻巧,同样26岁,他的比《布登勃洛克一家》轻便得多,每一章开头的引入方式都花了心思,也不在人物身上过分滞留。 有趣的是他写空间的方式,对房间布景观察的顺序还很...
评分在贬斥了一番《防守》之后,昨晚同学把《玛丽》拿给我看。真是惊人啊,26岁能写成这个样子,实在是天才。忍不住做个笔记。 一:电梯 在小说第一章,加宁和阿尔费洛夫,这两个几乎不相识的人共同困在了一座电梯里。坏掉的电梯——这是小说为我们呈现的第一个意...
评分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剑桥、柏林和巴黎的时期之中,写下了一首名为《漂浮》的诗。几乎是所有的情感、词汇、事物都涌向着流亡以来未曾遗忘的俄罗斯。 Le lit vogoe vers la Russie——划向俄罗斯的床。所谓的“床”可能是在睡梦中的空间的改变。入夜了,刚刚睡下,床开始...
评分写下“忧伤”二字时,心里其实惴惴不安。无它,只因这是个正在变得越来越轻佻的词,如同戏子脸上伪装出来的两道泪痕,或者早退的学生谎称头痛的姿势。如今的“忧伤”是“大片大片”的,佐以清新伤感的音乐,苦涩(甚或加盐)的黑咖啡,棉布裙,“寂寞”和“绝望”,以及随...
哭惹。记忆里的是最美好的,会不断美化它。记忆是会骗人的,尤其是与现下的处境相较,它会让你无比怀念过去的一切。加宁想着她的时候都是她的好他对她的热恋,但他在后面也不可避免会想到是如何断掉,如何不再有爱。他对爱意的回忆还夹杂着对俄国的怀念,他在流亡。于是天亮的时候他终于明白了这四天的爱情。夏天老房子小路脚踏车草地寒风过去的一切似乎无比清晰描述得无比细致,但那也只是自己编织的美丽过去。呜呜呜纳博科夫太会...
评分初三某次月考的英语作文是介绍你最爱的作家,在校车上我问我暗恋的男生,他说他写的是VLADIMIR NABOKOV,我感觉我们真是天生一对。我二十岁生日前两个礼拜终于觉悟,把他拉黑了,叫他快点滚。
评分大学时候读的。这次爱情已经结束了。
评分一场为期四天的,与自己的回忆恋爱的过程。饱含流亡者式的忧伤气氛。值得注意的是那一对跳芭蕾舞的同性恋者被描述的如此明晰,以至于我能分辨出来攻受,哒。
评分很平淡,很动人。就像书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