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42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任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入语堂。1912扩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坦然,真诚,风趣,现实主义的理想主义者,有血有肉,这才是儒者之宗,而且人情练达,知冷暖进退,绝非后世理学者强行歪曲的那样。儒家的本质还是在个人的道德修养,个人的修养好了,达“道”了,中庸修礼,所谓君臣父子,整个社会秩序走向一种和谐,从而达到一种理想的秩序社...
评分说起孔子,都知道“仁”“礼”“论语”等等一系列的联想,但这本终于能让读者对孔子及儒教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再也不是随便一本书上都能看到的“《论语》是什么什么”、“儒教怎样怎样”架空其他背景的描述。也不同于于丹等“品”《论语》之流的仅分析儒学理念。 翻...
评分孔子,这个世人眼中的“圣人”,在林语堂先生看来,也是一个活生生的“真人”。在这本书里,我读到的就是这样一个真性情的孔子:他高雅脱俗,也和蔼温逊。同时,他也是能像普通人一样恨人、鄙视人。林语堂先生说:“我们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一个伟人不是嫉恶如仇的。” 儒家...
评分......在做毕业试验的时候挤出时间读的,在大学与社会之间,我想我是选对了时间。看了周润发的《孔子》后特地去图书馆借阅老夫子的书,这本林语堂写的就被同学一眼看中,于是我爱不释手。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借来的书上也被我用铅笔密密麻麻涂了点笔记和心得,看来我真的是...
评分在接触这本书之前,孔子对我来说只是一个遥远的概念,是人们口中的圣人是孔庙中的一尊神像。我从未真正了解过孔子,小时候摇头晃脑读着论语,子曰:学而实习之不亦乐乎。人的力量要从书中去寻找,而我最初翻开这本书,也是因为我想找寻最根本的力量,去促进自己的学习,所以打...
感觉孔子挺中二的
评分孔子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很笨拙的执着。但正是这样的笨拙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勇敢。虽然我个人更喜欢庄子认清自己,不显不争,但仍然更欣赏孔子的积极有为。
评分永远的林语堂。
评分孔子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很笨拙的执着。但正是这样的笨拙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勇敢。虽然我个人更喜欢庄子认清自己,不显不争,但仍然更欣赏孔子的积极有为。
评分适合入门。读过原著,介绍性的文本也就翻翻即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