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莱霍·卡彭铁尔(Alejo Carpentier 1904-1980)是古巴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文学评论家、新闻记者和音乐理论家。他曾将超现实主义和本地化融为一体,全面地反映了拉美大陆的实际,对拉美当代小说的发展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被尊为拉美文学小说的先行者。在卡彭铁尔百年诞辰之际,古巴将举行隆重纪念活动。散文家兼文学评论家格拉谢利亚·波戈洛蒂认为,卡彭铁尔的作品“以新的疑问激励着我们所有的人”。
卡彭铁尔的主要著作有:《人间王国》(1949)、《光明世纪》(1962)、《失去了的足迹》(1953)和《方法论》(1974)等
古巴作家阿莱霍·卡彭铁尔享有拉丁美洲第一小说家的美名。1949年他出版的中篇小说《人间王国》为拉美文学掀开了新的一页。
收录中篇《追击》和以《时间之战》为总题目的三个短篇:《圣地亚哥之路》、《返源旅行》和《如同黑夜》。
作者是我阅读过的惟一的古巴作家。说实话《追击》我不太能够理解。可能我对贝三早已没什么印象了。所以对此书的结构也谈不上了解。只是故事罢了。头尾是故事的正常叙事。中间则是回顾。有意识流的感觉。但由于我更欣赏拉美魔幻主义,所以感觉不太深。 《时间之战》是短篇小说集...
评分作者是我阅读过的惟一的古巴作家。说实话《追击》我不太能够理解。可能我对贝三早已没什么印象了。所以对此书的结构也谈不上了解。只是故事罢了。头尾是故事的正常叙事。中间则是回顾。有意识流的感觉。但由于我更欣赏拉美魔幻主义,所以感觉不太深。 《时间之战》是短篇小说集...
评分作者是我阅读过的惟一的古巴作家。说实话《追击》我不太能够理解。可能我对贝三早已没什么印象了。所以对此书的结构也谈不上了解。只是故事罢了。头尾是故事的正常叙事。中间则是回顾。有意识流的感觉。但由于我更欣赏拉美魔幻主义,所以感觉不太深。 《时间之战》是短篇小说集...
评分虽然拉美魔幻主义表现出色,杰作颇出,但也很让人头痛,至少我就是如此,那就是有些太难以理解了,比如说《玉米人》什么的。卡彭铁尔的作品也算是这一类。相比之下其实《百年孤独》都算是通俗小说了。我有时在想,他们为什么不象白居易一样创作的通俗直白一些呢?真不为读者着...
评分虽然拉美魔幻主义表现出色,杰作颇出,但也很让人头痛,至少我就是如此,那就是有些太难以理解了,比如说《玉米人》什么的。卡彭铁尔的作品也算是这一类。相比之下其实《百年孤独》都算是通俗小说了。我有时在想,他们为什么不象白居易一样创作的通俗直白一些呢?真不为读者着...
卡彭特尔的小说很先锋。
评分现在看这个有种尴尬症……
评分凌晨一口气读完《追击》,迷失在晦暗意象高密度的涌流里;《回归种子》结构奇险,两端的现时夹迫一段倒转的永恒,语言使时间就范,溯源而上。《追击》写反英雄,反讽的命运恰似假币,背弃恩主、背弃革命,为女人、为宗教、为音乐、为英雄主义,却被彻底抛弃;而后是落幕,死亡的旋律。相似的背教者:胡安为朝圣踏上圣雅各之路,受到蛊惑陷入诡谲的美洲——基督不到之处:“在这儿,犁头被视为了不起的发明,麦穗是圣物”——一次背叛就不得不永远背叛,拯救何其虚妄,绝境挣扎后竟然取代印度佬的身份,宿命地循环。《黑夜》结尾悲凉,解构欧洲的他者,《逃亡者》残酷,实际都揭示了种族、民族乃至文明的隔阂之恸。这片大陆上,现实或幻想、荒蛮与殖民——种种势力牵掣卷结,汇成卡氏魔幻、动荡、华丽而悲悯的新巴洛克笔法,连个人琐细的命运也波诡云谲。
评分中央编译版,翻译得挺糟
评分《追击》采用了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的结构形式,人物心理同音乐相配合,整部小说几乎就是被追击者当下与回忆的心理流动过程(在过去与当下的穿插中故事在漫长中实现了完整,而客观事件与音乐的40多分钟一致),外加对外部世界的极为敏感细腻的描述,叙述了一个古巴学生叛变革命后被人追击并死于非命的故事。(拉美结构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和新巴洛克主义代表作)。卡彭铁尔的时空交叉,是在人物心理的流动中实现的。《时间之战》作为短篇小说集,风格各异,思想和内容受基督教和印第安宗教双重影响,或打破时空通过个体展现大历史,或打破时空限制讲述个体,或借鉴大事件(如诺亚方舟)重写故事,叙述方式不断变换,不断突破写作技巧,作品从技巧到立意绝不单调,作为拉美小说的开创者,非常高的起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