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稿为作者中篇作品集。
人生如戏,戏若人生。此去经年,往复不止。
大多数人,抱着清醒游离戏噱的心来过生活,把激荡闳阔留给艺术。希望两者间有分明的壁垒,然而终于还是理想。譬若文字,总带着经验的轨迹。它们多半关乎人事,或许大开大阖,或许只是一波微澜。但总是留下烙印,或深或浅,忽明忽暗。提醒的,是你的蒙昧与成长,你曾经的得到与失去。
笔录成书,是一种胶着﹐也算是对于记忆的信心。人生的过往与流徙,最终也会是一出戏。导演是时日,演员是你。
文字发表于两岸三地。著有小说集《七声》、《谜鸦》、《相忘江湖的鱼》,文化随笔《绘色》等。曾获2008年香港艺术发展奖、首届香港书奖、台湾联合文学小说奖首奖、台湾梁实秋文学奖等奖项。作品入选“当代小说家书系”﹑“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8-2009中国小说排行榜”及台湾“2006年度诚品选书”。小说《朱雀》获“亚洲周刊2009年全球华人十大小说”奖。作者也是这一奖项迄今最年轻的获奖人。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所有戏中的故事都来源于生活,说是又高于生活,因为把所有人能经历的奇妙与波折都加在了一个主人公的身上来造成高潮迭起的效果,但很多时候,生活会是比剧本更令人哭笑不得的编剧,它以各种令你措手不及的事件让你真正领悟什么才是生活的艰辛。 在生活中有...
评分之前看《七声》序言后记的时候,总是疑惑为什么要称葛亮是个年轻的作家,因为掐指算来,葛亮如今也年近40,实在不应被人反复称为年轻作家了。后来才发现,原来七声、戏年这些集子早在十年前就出版过了,彼时的葛亮当真称的上年轻,尤其是和他笔下成熟的文字相比。其实在如今看...
评分悲凉,是一种形而上的抽象情绪,孤独同样如此。我们都很爱为这样的词汇构筑文字或者创造画面,因为哪怕出身不同,背景不同,知识不同,情绪都是相通的。只是这种情结大多只能当做饭后甜品,文艺过分会让人觉得油腻,可葛亮在这里的故事并不如此,他擅长点到为止,悲则悲已,却...
评分读过《北鸢》,不觉间对葛亮有了太高的期待。于是在读这本小说时,有过失望,有过困惑。小说技巧以及技巧之后体现的价值观似乎都不够成熟,后来想想,恍然大悟。这是葛亮青年时代的作品,我们站在他的今日,跟他一起回溯。从《戏年》到《北鸢》,从“毛毛”再到“卢文笙”,这...
评分第一次读葛亮的文章,拿到手即被封面上的文案吸引,“导演是时日,演员是你”,其实就是俗知的大白话“人生如戏”。 我喜欢这种人物故事类的中短篇,仿佛多看几篇,看遍各种不同的人生,自己的生活也能找到安慰依据似地,看,他也是这样活着的。而往往这些作品中又...
#二十二岁之前
评分我喜欢这种写作风格,我也想写这样的小故事
评分#看了他的小说好像活过来了一样 真是好
评分- -翻看才知道是《七声》跟《绘色》里面的文章拼凑出来的所谓新书,喂,不要这样坑读者吧……
评分对作者而言,长篇小说可能会更加趁手,更能展现个人气质。《朱雀》实在是近年来少见的奇葩。对了,“奇葩”是褒义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