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是本书作者艾伦·麦克法兰教授的外孙女,17岁,对世界之道充满好奇,经常向他提问:“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于是,教授写下这部专著,以30封信的形式,回答了莉莉的部分问题。身为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教师,作者运用自己的丰富学识和经验,对莉莉的诘问给出了深入浅出、极富创造性的回答。
这30封信纵观人类历史,综览世界文明,笔锋的指向,从个人层面,直达哲学、宗教、政治等更宏观的畛域。莉莉的问题没有时间性,它们是每一个思考者——从青少年到成年人——的不朽困惑,同样,教授的回答也没有时间性,它们是每一个思想家的可能答案。因此本书面世后,立即在英国引起巨大轰动,评论界一致认为它即将或已经跻身经典宝库,成为英国为世界贡献的又一部杰作。目前本书正被多国翻译,被认为是了解世界的必读书。
艾伦·麦克法兰是英国著名社会人类学家,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国王学院院士和不列颠学术院院士,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制作人。著述凡16种,包括《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商务印书馆即将出版中译本)、《玻璃的世界》(商务印书馆已出版中译本,2003)、《都铎和斯图亚特王朝英格兰的巫术》、《现代世界之谜》、《资本主义文化》、《和平的野蛮战争》等。
麦克法兰的书,首先知道还是因为江老师在博客里提及,故尔一搜是剑桥眼下的一位著名而多产的人类学者。寒假时连看了两本Jared Diomond的关于人类学的书《枪炮,钢铁与细菌》、《第三种黑猩猩》,便对人类学家宏大的视角讨论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文化,不同群体,不同文明的...
评分商务版,一英国剑桥professor的,翻译文笔亦好,不忍释卷.对理解中西文化差异,理解英格兰深厚的人文精神传统,理解中国等东方文明的不足,大有益处,年轻人读起来也很有趣.
评分商务版,一英国剑桥professor的,翻译文笔亦好,不忍释卷.对理解中西文化差异,理解英格兰深厚的人文精神传统,理解中国等东方文明的不足,大有益处,年轻人读起来也很有趣.
评分在图书馆偶然的发现了这本书 虽然封面装帧做的很一般 但我还是喜欢的 捧在手里翻翻 借了 带回寝室 放在床头 每晚睡觉前翻翻 说的是一个爷爷给孙女的信 特别的是 这个爷爷是个哲学家 孙女是爷爷虚拟出的人物 爷爷以一束束信件 向孙女说起世界之道 有关 人是如何来的 为什么家人...
评分西方何以产生机器生产的工业革命?—— 当初始条件是人处在一个与之相适当的封闭“小”环境时,人唯有向改变其小环境的本质努力,于是概念、抽象化它,进而本质转换,发掘其新的生产力——即机器。进而扩张新的地域,再发展更好的机器。而看在一个小电话亭更能挤进多少...
推荐给高中生看。
评分读完很有益啊
评分还以为是给小孩讲故事的童话书呢,跟作者细聊之后才发现其中尽是其思想之精华。其实,也只有这些真正的牛人才能将如此复杂的道理讲得如此深入浅出,赞一个。
评分满篇都是自我愚见小阶级核心辩证
评分後面寫得比較好看,前面有些不知所雲,八成是翻譯的問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