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箱二三十年前的书信失而复得,引发了作者跨度近三十年的回忆。作者追忆与冰心、孙犁、夏志清、余英时等故友的交往逸事,在感怀中创作本书,记录下世情动荡的年代里,文化精英们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他们跌宕起伏的命运。 而作者的一段人生也在这些事件中清晰展现:因“舌苔事件”受到牵连时得到过文坛巨匠冰心的安慰,在写作陷入低谷时得到过诗人邵燕祥的鼓励,在被媒体舆论抨击的时候得到过海外著名汉学家夏志清的支持……前辈们的关爱让作者终生难忘。尽管他历经追捧、打击、标榜、质疑,却始终不为苦难折服,并沉淀出坚韧柔软的悯世情怀。 鸿雁传书的时代已逝,这样的文字记忆弥足珍贵。
刘心武,1942年出生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曾当过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的发轫作。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四牌楼》获第二届上海优秀长篇小说奖。1993年出版《刘心武文集》8卷。2005年起陆续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录制播出《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系列节目共计61集,并推出同名著作,2011年出版《刘心武续红楼梦》,引发国内新的《红楼梦》热。除小说与《红楼梦》研究外,还从事建筑评论和随笔写作。
如果不是中小学的语文教材还收录他们的文章,也许我们一辈子都不会知道鲁迅,冰心,季羡林,刘心武这一辈的作家。。。即使在今天滥情文学当道的时代,谁还会记得他们呢。 几年前我曾经读过《茅盾小说》,说实话,很难懂,时至今日也几乎记不得什么内容了。茅盾的作品中小学教材...
评分人生有信,表面的意思是他二、三十年前收到的那些信,实际上更多的是人生应该讲信誉,讲诚信。刘心武,这个名字读书的时候就如雷贯耳。那可是一个大作家!更巧的是同学中也有一个叫刘心武的人,而且名字丝毫不差,同学中这个刘心武也是极有才气的一个人,擅长写作。当时就想,...
评分印象中的刘心武,大致是一个认真但偏执的人,大有一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模样。他的文字细腻而有质感,亲切地像是在和你谈话。早年看“秦学”,字里行间隐约一种“管你信不信,这就是事实”的论调,有时我都在想刘心武是否真会相信自己“推理”得出的这些结论。 虽谓文如其...
评分红尘中挣扎翻滚的人,行及后半段,便爱回忆往昔。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虽不至于如此哀伤,怀念之情却满溢。 古往今来,信件的作用极大,传讯息、传战况、传思念、传心情,留诸后世,也是一段佳话,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早有与妻书、朱生豪情书等浪漫派的信件珠玉...
评分如果不是中小学的语文教材还收录他们的文章,也许我们一辈子都不会知道鲁迅,冰心,季羡林,刘心武这一辈的作家。。。即使在今天滥情文学当道的时代,谁还会记得他们呢。 几年前我曾经读过《茅盾小说》,说实话,很难懂,时至今日也几乎记不得什么内容了。茅盾的作品中小学教材...
我喜欢刘心武不加虚矫的浪漫心态,以及自甘边缘的诚实。
评分我喜欢刘心武不加虚矫的浪漫心态,以及自甘边缘的诚实。
评分作者对早年与文人朋友书信来往的一个整理,因此,这个人生有信的“信”,是信件。 冰心老人在为作者的散文集作序中提出:散文应该“天然去雕饰”,切忌弄成了“镀了金的莲花”。 作者认为,孙犁了不起之处在于:置身于红色的时空里,对红色是真心返依的,却始终在红浪里保持着一颗富有柔情的心。
评分搞政治的人士,热衷于立场路线;重经济的人士,看重财富排行;将就娱乐的人士,只求花样翻新……如果能知道自己不要单一绝对,那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评分我喜欢刘心武不加虚矫的浪漫心态,以及自甘边缘的诚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