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炫之(学界尚有阳炫之、羊炫之等说法,尚待争议),关于他的具体生卒年,尚未有统一说法。元魏北平(河北满城)人。曾任奉朝请、期城郡守、抚军府司马、秘书监。于547年(东魏武定五年)经北魏旧都洛阳,时在丧乱之后,贵族王公耗费巨资所建佛寺,已大半被毁,因作《洛阳伽蓝记》,记述佛寺园林的盛衰兴废,兼及北魏都洛阳期间政治及民俗等多方面情况,于当时豪门贵族、僧侣地主的豪奢极欲淫佚,寓有评讥之意。文笔秾丽秀逸,骈中有散,颇具特色,而且具有史料价值。伽蓝:即梵文“僧伽蓝”略语。佛寺的意思。北魏的统治者好佛寺,王侯贵族,豪强竞相营造佛寺,一则为奉迎帝王世家,二则也是昭显自己的富贵。作者激烈反对佛教,深感洛阳的盛衰,作此文以展示自己的排佛之意。
杨衒之所著《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时期流传至今的一部重要典籍,内容虽以记载洛阳的佛寺为主,且以此为书题,但实际上包括了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传闻故事等许多记载。对我们理解北魏时期洛阳都城的建制、佛寺的建筑和历史的古迹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加之杨衒之叙事简括,文笔优 美,又使之成为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洛阳伽蓝记》原有正文子注之别,但自赵宋以后,文注便混为一色,读者苦之。后虽屡有学者为之分别注解,但终因不谙此书体例所自,不能恢复本来面目。香港中文大学杨勇先生,专治中古文学,于此功力颇深,穷多年心力,朝夕批阅,为此书校笺,不仅使正文子注分别了然,且注解整齐,校对详密,是近世研究《洛阳伽蓝记》的一部力作。
自从佛教传入中土,便与中土的政治文化甚至于经济产生了联系。历代帝王无论是汉族还是外族,颇有崇信佛教者。然而历史似乎形成了一个怪圈——越是顶礼膜拜崇信佛法的帝王,往往会有不怎么好的结局。南朝梁武帝诚于佛法,最终却在四百八十寺的健康困饿而死;唐宪、懿二宗礼迎佛...
评分看完一大半,译注看起来反不如原文来得清楚,有些地方还有脱漏,我找到过一处,但暂时忘了是哪里了。 昨天看到一个小处,译注写的尤其含混难解。原文是 ——因举酒曰: 『 三三横, 两两纵, 谁能辨之赐金钟。 』 御史中丞李彪曰: 『 沽酒老妪瓮注瓨 ,屠儿割肉与秤同。 』 ...
评分从好友汤光明处,借得龙门博物馆和龙门石窟研究院编著的《龙门博物馆藏品》一书,见北魏永宁寺塔基遗址出土人物塑像,艺术绝伦,叹为观止。 永宁寺浮图(塔)大名鼎鼎。《洛阳伽蓝记》(卷一 城内 永宁寺)载:“永宁寺,熙平元年(516)灵太后胡氏所立也。……中有九层浮图一...
评分周祖谟先生一生整理了许多古籍,可以“称得起是一位著名的校勘学家、古典文献学家”。[ 周士琦、周云乔:《周祖谟先生在古籍整理方面的贡献》,《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0年02期]其中,《洛阳伽蓝记校释》一书向被认为是《洛阳伽蓝记》的最佳版本,黄永年先生更将此书称为古...
评分(我是来捣乱的。) 多年以后,元子攸站在绞刑架面前,准会想起父王带他去长秋寺看佛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当时,洛阳已是是万户之都,伊洛之间,浮图林立,凌云高耸,活像史前的巨石。魏阙屹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每年四月四日,寺里的六牙白象负释迦像常搬出来...
写得好美
评分最新的版本,据说很靠谱?
评分永宁寺那一段这些的真心好看
评分钟爱这本书很久了,《武林群侠传》中东方未明去洛阳江府边必购。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寺在西阳门外三里御道南。帝梦金神长丈六,项背日月光明,胡人号曰佛。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经像焉。明帝崩,起祇洹于陵上,自此以后,百姓冢上,或作浮屠焉。
评分看了资治通鉴相关章节后再看洛阳伽蓝记,真感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