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遊訪記

名山遊訪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宗教文化齣版社
作者:高鶴年
出品人:
頁數:396
译者:
出版時間:2000-1
價格:20.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801232663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宗教
  • 高鶴年
  • 遊記
  • 修行
  • 佛學
  • 旅行
  • 旅遊
  • 佛教
  • 遊記
  • 旅行
  • 名山
  • 風景
  • 文化
  • 地理
  • 自然
  • 戶外
  • 探險
  • 中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內容:古之大德高人,痛念身世靡常,未明已躬大事,為之割愛棄榮,涉海登山,尋師擇友,參求善知識於苦空寂寞之濱,決擇死生,發明嚮上,每每於明眼人前,揚眉吐氣,或於棒喝之下,地一聲,忽覺身心脫落,如寒灰發焰,暗室頓明,將無量劫來生死情根,一時拔齣,當下猶斷索獅子跳躑,縱橫自在遊行,無縴毫係絆,所以稱為大力丈夫。此吾齣傢人發足參方之行徑也。悲夫,去聖既遙,人心非古,此道寥寥。

著者簡介

在中國近代佛教史上,有一大批知名和不知名的居士發揮瞭重要作用。他們以堅忍不拔的毅力,慈悲濟世的情懷,無上甚深的智慧,前僕後繼地弘法護教,救度眾生,磨煉身心,真參實悟,不但為佛法的復興和發展作齣瞭偉大的貢獻,而且為亂世中的普通民眾樹立瞭道德人格和自由解脫的典範。其中除瞭為人所熟知的楊仁山、歐陽漸、梅光羲等大居士外,還有許多瞭不起的人物。高鶴年(1872--1962)就是近代佛教居士中的一位佼佼者。近來讀瞭他所著的《名山遊訪記》一書,深有所感:前輩名傢不但有為探索佛法真諦不惜身命的大智大勇,更有為拯救眾生於水火之中而獻身的菩薩精神,我輩應以“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的態度,積極投身於用佛法改造世間的偉大事業中去。

高鶴年居士一生的事業主要有兩件:一是行腳參訪,探索佛法真理;二是賑濟救災,拯護斯民於苦難。他的前半生大部分時間化在瞭行腳參訪上,從19歲到54歲,前後長達35年之久。他行腳天涯的動機,既不是地理學傢式的為考察自然資源,也不是為瞭得到審美快感而欣賞自然風光。他的行腳乃是齣於深沉的人生感受和宗教情懷。高鶴年生於清同治十一年。雖傢道殷實,衣食無憂,但自幼體弱多病,命等蜉蝣。10餘歲時,偶遊雲颱山,遇到一位高僧贈給他幾本佛經,“披讀之,如貧獲寶,似渴得泉,知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人命危脆,不能偷安,始有懺悔訪道朝禮名山之誌”。光緒十六年(1890年),他踏上瞭漫漫的行腳之路。在漫長的歲月中,他剋服瞭常人難以想象的睏難,僅憑一雙腳踏遍瞭祖國的名山大川。在此過程中,他不僅結識瞭許多的著名的大善知識如虛雲、印光、諦賢、來果等,而且目睹瞭許多文化遺物、佛門寶藏。更重要的是,他在艱苦的曆練中,磨煉瞭習氣,淨化瞭身心,對生命和佛法的實相終於有所參透悟入。如同《華嚴經》中的善財童子,在經曆瞭五十三參、實踐瞭種種不同的人生之後方纔進入無障礙的華嚴法界一樣,高鶴年居士也在無盡的山水之旅中達到瞭一個全新的人生境界。如諦賢法師的序中所說:“古之大德高人,痛念身世靡常,未明己躬大事,為之割愛棄榮,涉海登山,尋師擇友,參求善知識於苦空寂寞之濱,決擇生死,發明嚮上,每每於明眼人前,揚眉吐氣,或於棒喝之下,叻地一聲,忽覺身心脫落,如寒灰發焰,暗室頓明,將無量劫來生死情根,一時拔齣,當下猶斷索獅子跳躑,縱橫自在遊行,無縴毫係絆,所以稱為大力丈夫。”

作為一個真正的佛子,既要上求佛道,又需下化眾生,如此方能契閤佛陀齣現世間說法的本懷。如果說行腳參訪是高鶴年生命曆程中的“上迴嚮”的話,賑災救濟則是其生命曆程中的“下迴嚮”。在20年代那個群魔亂舞、眾生多難的時侯,高鶴年不忍見眾生陷身於水深火熱之中,但他沒有投身於暴力革命中,而是毅然選擇瞭慈善救濟的事業。這並不比舞刀弄槍更容易,相反,它需要更大的犧牲和奉獻精神,更大的耐性和更頑強的意誌。他以大乘佛教菩薩行的大無畏精神,聯閤佛教界的耆宿大德,在社會各界的贊助下,挽救瞭無數百姓的生命。1917年,京津一帶發生大水災,災民飢寒交迫之狀慘不忍睹。當時尚在終南山修煉的高鶴年不忍坐視,毅然下山,冒險犯難,奔走將及一年,直到1918年11月賑災工作告一段落。這是他第一次參與大規模的社會救濟工作。1924年以後,他放下行腳參訪之事,傾全力忙於賑災救濟的工作,直到1945年隱居於蘇州香山觀音岩為止。這其間戰爭連綿,水旱災害頻仍,人民在無邊的苦難中掙紮,賑災工作的艱難和辛苦是可以想象的。在二十多年的救災生涯中,發生瞭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在1930年的賑災中,高鶴年幾乎獻齣瞭自己寶貴的生命,其時發生的故事,既是佛教史上感天動地的一頁,也是華夏民族生命史上感天動地的一頁。

高鶴年居士是近代佛教史上一個不朽的人物。在那個危如纍卵、眾生朝不保夕的時代,他以百摺不迴的真心,悲天憫人的情懷,勇猛無畏的實踐,樹立瞭一個踐行大乘菩薩道的完美人格。他做瞭偉大的事業,但他心中沒有任何的功利心和分彆心,他隻是齣於自己的宗教本懷而行事。如同《金剛經》所說:“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他的整個生命是那樣的純粹和透徹,又是那樣的豐富和飽滿。他所達到的自由境界是現代那些空頭哲學傢所永遠不能想象的。《名山遊訪記》一書之所以不朽的意義,正在於它以精煉的文字展示瞭一個菩薩的自由曆程。

圖書目錄

名山遊訪記目錄
捲一
由湖州經九華白嶽至黃山天目山遊訪記
(光緒二十年甲午三月初十日1894)
由杭州經雁蕩轉天颱各遊訪記
(光緒二十一年乙未三月初一日1895)
由普陀至天颱各遊訪記
(光緒二十四年戊戌正月十八日1898)
由終南經棧道入川至峨嵋山遊訪略記
(光緒二十五年己亥七月初二日1899)
峨嵋山遊訪記
(光緒二十五年己亥年九月初二日1899)
捲二
金陵京口諸山遊訪略記
(光緒二十九年癸卯正月十二日1903)
天津北京遊訪略記
(光緒二十九年癸卯四月十日1903)
五颱山遊訪記
(光緒二十九年癸卯四月二十七日1903)
山西諸山遊訪記
(光緒二十九年癸卯六月二十一日1903)
陝西諸山遊訪略記
(光緒二十九年癸卯七月十八日1903)
終南山經鼕略記
(光緒二十九年癸卯八月十二日1903)
長安遊訪略記
(光緒三十年甲辰二月廿三日1904)
西嶽遊訪記
(光緒三十年甲辰三月初八日1904)
由陝西至武當遊訪略記
(光緒三十年甲辰三月十六日1904)
捲三
由滬至匡廬遊訪略記
(民國元年壬子五月初二日1912)
武漢遊訪略記
(民國元年壬子七月初九日1912)
京漢道上遊訪略記
(民國元年壬子七月十三日1912)
五颱山遊訪記
(民國元年壬子七月十七日1912)
由五颱至南嶽道經鄂湘遊訪略記
(民國元年壬子八月十一日1912)
捲四
南嶽遊訪記
(民國元年壬子八月十七日1912)
由南嶽迴滬經湖南遊訪略記
(民國元年壬子九月初一日1912)
普陀山遊訪記
(民國二年癸醜八月初二日1913)
北京上方山涿州白帶山各遊訪記
(民國三年甲寅春1914)
由北京張傢口往北嶽恒山遊訪略記
(民國三年甲寅四月十日1914)
由北嶽經五颱太華迴終南山遊記略記
(民國三年甲寅年五月十八日1914)
由終南山往京津勘災放賑迴終南略記
(民國六年丁巳十月初二日1917)
捲五
灌雲縣雲颱山及沿海諸島各遊訪記
(民國七年戊午十月二日1918)
由雲颱經勞山至岱嶽各遊訪記
(民國七年戊午鼕月二十七日1918)
由泰山往孔林遊記
(民國八年己未正月二十日1919)
九華山遊訪記
(民國八年己未六月初一日1919)
捲六
從廣州三水至鼎湖山遊訪記
(民國九年庚申春1920)
廣州往曹溪遊訪記
(民國九年庚申二月1920)
由香港經安南至雲南雞足山遊訪記
(民國九年庚申某月1920)
羅浮山遊訪記
(民國九年庚申鼕月初六日1920)
沌門杯渡山遊訪記
(民國九年庚申鼕1920)
天颱雁蕩二山遊訪記
(民國十年辛酉五月十二日1921)
由九華至黃山遊訪記
(民國十一年壬戌閏五月二十四日1922)
雲居遊訪遂至匡廬記
(民國十一年壬戌五月初二日1922)
三十九參. 潮州韓山遊訪記
(民國十一年壬戌鼕1922)
捲七
從海州春賑畢往嵩山遊訪記
(光緒三十三年丁未三月初二日1907)
由廬山往南昌西山朝雲居禮四五祖記
(光緒十九年癸巳二月初六日1893)
由淮安經揚鎮過寶華朝大茅山記
(光緒十八年壬辰正月初八1892)
由大茅山經磬山龍池經白雀山至杭州記
(光緒十八年壬辰三月十一日1892)
由圌山經惠泉靈岩鄧尉洞庭山遊訪記
(光緒三十三年年丁未正月十八日1907)
湘南放賑順禮衡山迴往九華遊訪記
(民國八年己未二月初一日1919)
補編
南京往九華經黃山至杭州天竺山
(光緒十六年庚寅1890)
淮安往泰山經北京朝五颱過終南山
成都禮峨嵋經火焰山朝雞足山略記
(光緒十七年辛卯春1891)
雲南經貴州廣西禮南嶽山略記
(光緒十七年辛卯春1891)
杭州經雁蕩蒼嶺朝武夷山略記
(光緒十八年壬辰1892)
紫柏山往崆峒經蘭州迴漢中朝武當嵩山
(民國七年戊午鞦1918)
復遊上方山小華山天池山略記(未記年)
復遊靈岩山略記(未記年)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这本书原是从两年前读《空谷幽兰》知道的,特意在网上找,但当时好像是连当当也没有,于是准备看电子版,电子版也找了很久很久,在国学数典里,还得积攒一些阿堵物,又精心写了一篇帖这才把它下下来了。来这边之前读过两章左右,就断了。今年过年,上午在图书馆转悠的时候,去...  

評分

也就在那个交通不太便利的年代,可以拿出来显摆显摆,若放在今时今日,这也叫个事儿,南下最远也就是到了香港,日本呢?东南亚呢?况那时没有随身携带的手机,无法拍照,古人之不便今人之幸事也。 前面虚老的序文平实恳切,禅宗大德风范跃然纸上,看的晚辈后学心生恭敬,膜拜...

評分

也就在那个交通不太便利的年代,可以拿出来显摆显摆,若放在今时今日,这也叫个事儿,南下最远也就是到了香港,日本呢?东南亚呢?况那时没有随身携带的手机,无法拍照,古人之不便今人之幸事也。 前面虚老的序文平实恳切,禅宗大德风范跃然纸上,看的晚辈后学心生恭敬,膜拜...

評分

也就在那个交通不太便利的年代,可以拿出来显摆显摆,若放在今时今日,这也叫个事儿,南下最远也就是到了香港,日本呢?东南亚呢?况那时没有随身携带的手机,无法拍照,古人之不便今人之幸事也。 前面虚老的序文平实恳切,禅宗大德风范跃然纸上,看的晚辈后学心生恭敬,膜拜...

評分

也就在那个交通不太便利的年代,可以拿出来显摆显摆,若放在今时今日,这也叫个事儿,南下最远也就是到了香港,日本呢?东南亚呢?况那时没有随身携带的手机,无法拍照,古人之不便今人之幸事也。 前面虚老的序文平实恳切,禅宗大德风范跃然纸上,看的晚辈后学心生恭敬,膜拜...

用戶評價

评分

略枯燥

评分

在古代,最大的連鎖酒店是寺院,如來的傢業,包括西藏。

评分

無法作齣評價的一本個人書籍。

评分

略枯燥

评分

同為小時候翻書櫃所讀 隻是當時還要更小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