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次第花开》问世以来,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了解希阿荣博堪布,并通过短信、微博、邮件等方式向堪布提出各种在生活及佛法修行上的疑问,希望得到指导。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们的常见疑问,因此我们对这些本自独立的问题进行了编辑和归类。
《透过佛法看世界》包含七个部分,一百八十余个问题,从不同层面、由浅入深地介绍了佛法的基本见解和修行。书中大部分问答为首次公开发表,以前在媒体采访或通过菩提洲网站发表过的部分内容,这次又作了修改和调整,问题是老问题,回答却有新内容。
第一辑和第二辑主要阐述佛法能带给人们什么利益,如何从佛法的角度看待平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第三辑中,围绕有关轮回、因果、苦、慈悲,则更为具体地介绍了佛教在这些方面的基本观点。
第四辑针对已经开始修持佛法的人进行作答,包括如何辨别善知识,如何依止上师,闻思修的内在关系,正念的训练,止观,回向,等等,并特别强调了出离心。
第五辑《死生事大》对学佛者和不学佛者同样重要。因为无论信仰、价值观为何,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死和生。既然无可逃避,那么明智的做法就是尽量让自己做好准备。
第六辑《护生》是有关放生的问答。希阿荣博堪布已经发表的关于放生的文章很多,在这本书里,堪布开示的重点是如何改进放生,做到周到、细致。
值得一提的是第七辑《空性》,这是希阿荣博堪布第一次大篇幅地用汉语讲解佛法的精华所在——般若空性。空性见解甚深微妙,即使只是简单介绍,恐怕也不好懂。堪布在语言上尽可能地使用人们比较熟悉的词汇,但回答问题时所使用的推理、辨析、讲解的方法和模式却是来自传统的佛法教材,从中读者可以领略到佛教逻辑思维的犀利和巧妙。
希阿荣博堪布,1963年生于德格,幼年即开始跟随家乡寺院的高僧大德修学佛法。二十一岁到世界最大的佛学院——喇荣五明佛学院,依止当今藏传佛教宁玛派最具影响力的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仁波切继续修学佛法。二十四岁,获得堪布学位。之后在五明佛学院传讲显密法要,同时协助法王如意宝管理佛学院各项事务,全力护持四众学员的闻思修行。
堪布还在德格玉隆阔建立了扎西持林闭关院、养老院、医院,并对周边众多寺庙的发展给予护持,支持帮助培养僧才。同时,堪布长期资助众多贫困家庭,解决就医和孩子上学等问题。
多年以来,堪布不辞辛劳地赴海内外各地弘扬佛法,倡导放生和其他各类共修活动,以正式授课、现场开示、发表文章等多种形式接引、指导佛弟子闻思修习佛法,深受海内外佛子的尊敬和喜爱。尤其是近年来,堪布大力倡导净土法门,引领有缘众生悉皆发愿往生极乐净土。
堪布对佛法的开示精妙而平实,由其开示、随笔结集出版的《次第花开》、《寂静之道》、《生命这出戏》,自问世以来一直是佛教类书籍中的畅销书。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菩提洲网站www.ptz.cc。
在人类历史生活的长久进程中,总会伴随着人们对其自身以及身处宇宙处境所做的思考与探寻。我们现在行走得太快了,却忘记了我们最终旅的终点。 此前看本书作者希阿荣博堪布《次第花开》一书时候,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我们不仅误解自己与外界的联系,对自己的内心...
评分知道堪布将要出版一本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也一直盼望着。从《次第花开》开始,一直喜欢堪布的文字,那么朴素文雅,说的道理又那么明白,不是按着你的头让你接受,但你读完堪布的文字,自自然然地就接受了其中的道理。 既然是“给寻找答案的人”,拿到书后先仔细看了书中读者向...
评分平时忙得没有时间发现自己的问题,更不要说停下来思考问题所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而遇事又想“尽在掌握”,“寻求快乐捷径”,这本身就充满了矛盾。 当翻开这本书,我发现不知不觉中,这些矛盾已在堪布睿智的解答中消于无形。 不仅解惑,更是活法!...
评分作家麦家的一则关于《透过佛法看世界》的微博——“我非佛徒,但佛的智慧,佛的自在,佛的喜乐,却常常指引我,在每个经意不经意的细节里,滋养我,祝福我。《透过佛法看世界》带给我的不是文字上的惊喜,也没有突如其来的震颤,而是平静,平静的哲学和平静本身。世界最初和最...
评分这是@鹦鹉史航 的微博: 我不懂佛,佛也不懂我。这很公平,因为平等。有善意,有好奇,就有探讨的基础。希望十二日那天,有所获益。 出版社10月中旬为此书有一个读者沙龙,与读者一起分享这部新著。 堪布曾经说过,希望这本书能够对不学佛的人,甚至对佛法有误解的人有帮助...
浅显易懂 适合初初接触佛学入门
评分如果要从这本书就能读懂佛教,那么一切都是虚无。如果要从问答中顿悟人生真理,那么一切都是妄念。这本书,需要发心,静心,真心,以及反复,经验,际遇以及其他所有的一切。
评分佛渡有緣人。因緣不可思議,今生能依止這位善知識修學佛法,是我累世累劫積累的福報。上師持智慧之燈,在黑暗中為我們照亮前路,并引領迷途的我們找到方向。與我,佛法不僅僅意味著精神依託,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寬廣的視角,讓我們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明白一切顯像的緣起和生滅,知道自己從哪裡來,要去向哪裡。
评分即便不具足因缘修行佛法,能够通过阅读此书感知佛法的宽广和智慧,进而汲取点滴以指点迷津,也是受益无穷的。
评分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慧。慈悲心、闻思修,生活处处是修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