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咸丰帝当政的年代,1850—1861年,正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年代。 太平天国兴起,捻军、天地会的反叛遍及南北,湘军由此而起,厘金随之而生;英国与法国组织联军,再次入侵中国,俄国趁火打劫,美国充当帮凶,新的条约一一签订;中国后来的许多变局,实肇始于斯。历史关键时刻的关键人物咸丰帝,竭尽心思,却无力回天,自叹且自弃。 本书展开了那段历史岁月,引领读者阅读其中的种种情事,曲折幽深。作者描写了历史群像:杜受田、曾国藩、叶名琛、肃顺、恭亲王、那拉氏(慈禧),决定国运的重要人物,栩栩如生。 一部传记,一段历史,一种人生与家国的思绪。
古代每位皇帝并非真有做皇帝的资质才能。有些人甚至十分平庸普通,却因生在皇宫,被其父立为储君。皇帝虽和常人一样都是肉体凡胎,但是天子,在凡人面前,他是一尊至高无上的神,举手投足都需要有个不同凡响的样子。和平年代中,这样的皇帝还能安安稳稳在紫禁城呆上一辈子,而多事之秋,则到处尴尬…… 咸丰皇帝正是这样一个可怜的苦命人!从他父亲道光皇帝开始,中国就处于内忧外患交杂的时代。自1850到1961年,咸丰当了11年皇帝,可他没有安稳过一天。1850年至1864年太平天国战争,1856至1860年之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再加上此期间发生的天地会、捻军等起义造反,使得坐在龙椅上咸丰如坐针毡,并非像其祖宗康熙、雍正、乾隆那样聪灵睿智的他真正感受到了时代的动乱。他忙起来了,忙得不可开交,忙得几乎到了哭天喊地的地步。尽管有像曾国藩那样的“中兴大臣”在力保大清,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除皇上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在满洲亲贵眼中,毕竟满汉不一心。在《苦命天子》中,作者用十分细腻的笔法,拨动了传主——咸丰皇帝的心灵。 茅海建教授写的这本通俗性历史研究著作,其通俗性不亚于读一部历史小说,其学术性更不亚于他的其他历史学专著。但是,虽然他内心的目的是想写一部“既有品味而又好看的学术著作”,到头来,他还是有点心里没底,不仅没有像他的其他历史学著作那样依照学术著作的规范,对史料大量严格注释并做详尽的附录,而且在导言中还不得不添上一句他这本书不过敞开来说说,读者也不妨随便看看这类多少有点让人泄气的话。
茅海建,1954年生于上海,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曾任军事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现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主要著作:《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1995),《苦命天子:咸丰帝奕詝》(1995),《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1998),《戊戌变法史事考》(2005)。
《苦命天子》一书,是历史系老先生茅海建的一部力作,虽然这本书的笔法显得比较松散,有一种以小说来讲历史的味道,但是却丝毫不能掩盖本书深深地历史气息,其中的每一处细节,仍然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位十一年的咸丰皇帝的悲哀,所谓万人向往的天子之位,果真如其所言,充满了...
评分魏文帝曹丕曾自叙少时:“时岁之暮春,勾芒司节,和风扇物,弓燥手柔,草浅兽肥,与族兄子丹猎于邺西,终日手获獐鹿九,雉兔三十。”在他写下这些话之前,曹植已见弃于曹操,处于争夺权柄的劣势,而他自己,已被立为太子,而后代汉称帝,定号黄初。从此,曾经的诗酒唱和、南皮...
评分2013年,承蒙三联书店再印,终于买到了这本断货经年的“老书”。 茅海建在三联2005年的后记中说,他本来还想再写几本类似的书,可惜已经时间不逮,看完此书,我觉得好可惜。如果茅老师能抽空再多些这样基本具有学术性、可读性,容学术的严肃与历史的趣味于一炉的好书,对于读者...
评分作为国内鸦片战争学界的专家,茅海建教授的唯一的一本通俗性历史读物,《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宁》,我也读了不少日子。 记得以前读《明朝那些事儿》里面常常看到明月说明朝有太多的皇帝是个好人,却不是个好皇帝。而茅海建教授这本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付梓的书中,则着重强调了奕...
评分咸丰帝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平庸的皇帝,但同时又是一位不容忽视的皇帝。他一生有三大悲苦:缺乏主见、反复无常、纵情声色、英年早逝,此为人生之悲;登极于清王朝日薄西山之际,力求做守成有为的一代明君,怎奈何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希望最终幻灭,此为时局之悲;在位期间,...
学术中不乏轻松,严谨处犹存调侃,史学文学兼得,品味趣味俱佳,非阳春白雪,不下里巴人,雅俗共赏,老少皆宜,专业级学者中普及类历史读物的范本无疑!
评分文风稳健,笔触老辣,神韵内敛。比如今已成泛滥之态的说书式史学著作言之有物,如果还是叫人心生畏惧,不敢阅读怕昏昏欲睡的话,一定是封面设计的错。
评分幸有汉奸曾文正
评分咸丰是挺苦逼的。
评分茅海建对满清是同情的,总是将满清体制理解为“儒家”,而忽略了满清的萨满教神权政体、征服王朝体制。他说奕以三国魏蜀吴关系比喻满清、洋人、长毛,是一种现代新意识,其实满洲人都熟读《三国》,从野猪皮努尔哈赤时代,就将《三国》当教科书,所以他们的精神世界,是由萨满之神、民间《三国》构成的。不理解这一点,却要完全以“纯儒学”的解读来分析满清,往往就解释不到点子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