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邊緣

華夏邊緣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作者:王明珂
出品人:
頁數:279
译者:
出版時間:2006-04-01
價格:3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80230043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人類學
  • 王明珂
  • 曆史
  • 族群研究
  • 族群認同
  • 民族
  • 社會學
  • 華夏邊緣
  • 華夏文明
  • 邊緣地區
  • 曆史地理
  • 民族研究
  • 文化傳承
  • 邊疆發展
  • 古代疆域
  • 社會變遷
  • 多元一體
  • 邊地生活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運用“邊緣研究”方法,對“華夏邊緣”作瞭新的解讀。作者認為,所謂“邊緣研究”,就是“這種研究法將研究的重點由民族的內涵轉移至民族的邊緣”。並由此通過對“華夏生態邊界的形成”、“華夏族群邊緣的形成與擴張”、“華夏族群邊緣的維持與變遷”等的論述,用以揭示在特定的資源競爭與分配環境中,華夏邊緣如何形成與變遷,華夏如何藉曆史記憶與失憶來凝聚、擴張,以及華夏邊緣人群如何藉曆史記憶與失憶來成為華夏或成為非華夏。

究竟什麼是中國人?作為一位研究中國邊疆民族史的颱灣學者,作者引用大量曆史、考古和人類學資料,從一個新的角度——族群邊緣的形成與曆史迴憶——來解讀華夏(中國人)的本質,說明在特定的資源競爭與分配環境中,華夏邊緣如何形成與變遷,華夏如何藉曆史記憶與失憶來凝聚、擴張,以及華夏邊緣人群如何藉曆史記憶與失憶來成為華夏或成為非華夏。

著者簡介

王明珂,1952年齣生於颱灣。1979、1983年先後畢業於颱灣師範大學曆史係、曆史研究所,1992年獲美國哈佛大學東亞係博士學位。責任職於中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並曾任教於颱灣大學、清華大學、颱灣師範大學、政治大學、東吳大學等校。主要從事於中國民族史、族群認同、曆史與社會記、遊牧社會及其曆史研究。近十年來從事羌族社會文化、曆史記憶與族群現象的田野調查研究。

圖書目錄

大陸簡體版自序
序論 什麼是中國人
第一部分 邊緣與內涵
第一章 當代社會人類學族群理論
第二章 記憶、曆史與族群本質
第三章 民族史研究的邊緣理論
第二部分 華夏生態邊界的形成
第四章 青海河湟地區遊牧社會的形成
第五章 鄂爾多斯及其鄰近地區遊牧社會的形成
第六章 西遼河地區遊牧社會的形成
第三部分 華夏族群邊緣的形成與擴張
第七章 華夏邊緣的形成:周人族源傳說
第八章 華夏邊緣的漂移:誰是羌人
第九章 邊緣人群華夏化曆程:吳太伯的故事
第十章 漢人的形成:漢代中國人的邊疆異族意象
第四部分 華夏邊緣的延續與變遷
第十一章 近代華夏邊緣再造
第十二章 一個華夏邊緣的延續與變遷
結語 資源競爭、曆史記憶與族群認同
參考書目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王明珂的《华夏边缘》无疑可以看成是对传统中国民族史研究的一次较为彻底的更新,无论是其从边缘看中心的研究视角,还是将文献和考古资料作为一种活的历史记忆的研究方法,或者是以主观认同取代客观标准作为厘定族群概念...  

評分

文/严杰夫 1965年陕西宝鸡贾村出土了一件青铜酒器何尊。其造型庄严厚重,纹饰精美。更重要的是,它上面镌刻的122字铭文,其中有一句:“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这段铭文意味着何尊成为目前发现的西周最早有明确纪年的青铜器,也是“中国...  

評分

王明珂先生的《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一书包括族群认同与社会记忆理论,以及边缘研究之要旨,并以实际研究为例说明如何运用考古、文献与人类学资料。全书分为四大部分,(边缘与内涵;华夏生态边界的形成;华夏族群边缘的形成与扩张;华夏边缘的延续与变迁)以下我...  

評分

曾经在成都听过王明珂先生讲过羌族的人类学研究问题的讲座。,边缘就是中心,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的问题到任何时候都存在。(记得上研究生时一位藏族的兄弟,潜伏了近两年才暴露自己,因为少数民族兄弟都有奖学金的问题,这位兄弟才暴露了身份,前面没有奖学金时我们都不知道这...  

用戶評價

评分

引人入勝的書!

评分

校圖本。8月2日等車赴京時讀完。本書藉用瞭西方已有的理論,填充瞭中國的史實,第二部分基本上沒用,沒有什麼觀點。校勘:所有的“陜”字都沒有轉化為簡體;P115,“準”沒有簡化;P183,句吳——瞭吳。

评分

族群是由邊界來維持、界定的,對族群而言,是其邊緣,而非核心,界定、成就瞭自身——“當我們在一張紙上畫一個圓形時,事實上是它的‘邊緣’讓它看來像個圓形“... 一個特定的時間段有幸讀到瞭這本書,正好處在一個思維上的瓶頸。讀到這一段時好像當頭棒喝一樣,一下子豁然開朗

评分

在各種旅途中斷斷續續讀完。作者的理論路徑異常清晰,從解構到情境再到記憶,確實對已有認知構成瞭相當的挑戰。這樣換個角度看那些問題著實讓人趣味盎然,隻是中間一直延續著的“資源”話語是否其實在繼續起著結構的作用呢?正因為此,錶麵上看書中給空間賦予瞭極高的地位,事實上卻和結構主義的作品一樣隻是某種非空間 (aspatial) 的論述。

评分

族群學研究的大傢,紮實的史料基礎,精妙的論證。本科時試圖模仿王明珂的論文寫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