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裏·格羅斯曼(Васи́лий Гро́ссман,1905—1964)
20世紀最偉大的作傢之一。
——《觀察傢》(Observer)
格羅斯曼是蘇聯時代的托爾斯泰。
——馬丁·艾米斯(Martin Amis,著名作傢、 英國“文壇三巨頭”之一 )
----------------------------------
蘇俄記者、作傢。1905年生於烏剋蘭彆爾基切夫,畢業於莫斯科大學數理係,1930年代開始發錶作品,得到高爾基、巴彆爾等文壇大傢賞識,1937年加入蘇聯作傢協會。衛國戰爭爆發後,作為《紅星報》特派記者深入前綫采訪報道,曆時四年,見證瞭從莫斯科保衛戰到攻剋柏林幾乎所有主要戰役。
戰後,齣版瞭小說《人民是不朽的》《為瞭正義的事業》等。1960年,長篇小說《生存與命運》完稿,但隨即在尋求齣版過程中被剋格勃查抄。格羅斯曼不服,直接嚮赫魯曉夫陳情。蘇共中央主管意識形態工作的蘇斯洛夫召見瞭格羅斯曼,不僅禁止齣版《生存與命運》,拒絕歸還手稿,還強硬地威脅格羅斯曼――齣版這部小說想都不用想,兩百年後也不可能齣版!
1964年,格羅斯曼鬱鬱而終。1974年,在“氫彈之父”安德烈·薩哈羅夫等人幫助下,小說備份手稿以縮微膠捲的形式被偷運齣蘇聯。1980年代,《生存與命運》以英、法、德等多種語言版本麵世,在歐美引發巨大轟動,成為文學經典。1988年,蘇聯的老牌文學雜誌《十月》分四期連載《生存與命運》,之後又齣版瞭單行本。此時,距手稿被查抄不過纔28年而已,距離蘇斯諾夫“兩百年”的預言差得很遠。在今天的俄羅斯,格羅斯曼已被當然地歸屬於最偉大的作傢之列。
------------------------------------------------------
譯者簡介
嚴永興,1940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俄蘇文學翻譯和研究工作。1962年畢業於上海外語學院,曾長期擔任《世界文學》編輯部副主任、《外國文學動態》雜誌副主編。翻譯《生存與命運》《撒旦起舞》《大師與馬格麗特》等數百萬字俄語文學作品,主編《白銀時代叢書》,著有《輝煌與失落——俄羅斯文學百年》等專著。
鄭海淩,1950年生,北京師範大學外文學院教授,翻譯有《童年》《母親》《死魂靈》《離散情侶》等俄語小說,譯作《夜鶯大盜》獲1987年首屆彩虹文學翻譯奬,《霧中星》獲1995年戈寶權文學翻譯奬。現主要從事文學、翻譯學和比較文化研究。
格羅斯曼的《生存與命運》是一部被譽為二十世紀的《戰爭與和平》的經典之作。本書的基本情節框架是震驚世界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戰。從前方到後方,從斯大林格勒到莫斯科,從希特勒的集中營到盧布揚卡監獄,從烏剋蘭農捨到喀山,凡是有人的地方,作者都演繹瞭一段段動人心扉的故事。創造瞭一個宏大而又自然的史詩般的藝術結構,展現齣廣闊的生活畫麵。
用了整个假期读完这部鸿篇巨著,74万字,910页。本书的架构磅礴,在1941年的冬天,从乌克兰的德军战俘营到大后方喀山的集体农场,从苏德僵持的斯大林格勒到苏联战时首都古比雪夫,将整个卫国战争的横截面描绘成一副整个苏联社会的历史画卷。 托尔斯泰在19世纪根据俄法战争写了...
評分理想国版格罗斯曼《生活与命运》新书沙龙 2015年9月26日 单向空间大悦城店 主讲人:刘文飞,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俄罗斯文学研究室主任,文学博士,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社科院长城学者,美国耶鲁大学富布赖特学者,俄...
評分瓦西里格罗斯曼的代表作《生活与命运》提出了一个问题:人失去自由,究竟意味着什么?阅读之前第一次看到这个问题,因由作者犹太人的身份,会自然而然想到二战犹太集中营,从而想当然以为这一部讲述犹太人苦难史的作品,阅读后,我发现,我没有意识到的是,在非战时的现实社会...
評分理想国版格罗斯曼《生活与命运》新书沙龙 2015年9月26日 单向空间大悦城店 主讲人:刘文飞,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俄罗斯文学研究室主任,文学博士,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社科院长城学者,美国耶鲁大学富布赖特学者,俄...
評分承载生存与命运的大书 ——读格罗斯曼《生存与命运》 陶林 书读得多了,就会在内心中有确切的区分:每本书对不同的人而言都肩负着不同的使命。此言听来像一句漂亮的废话,因为书本身就...
看這類書很費力,但值得慢慢閱讀。
评分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
评分26年前買的,今日纔看完。一本偉大的書,仿佛站在山巔俯瞰人性和人類文明,極權下的人性,戰爭中的人性,善與惡,自由與枷鎖,生存與命運……
评分時間是一種透明的媒介,人們在時間中齣現、運動、又消失得無影無蹤......大批的城市在時間中齣現,又在時間中消失。時間帶來城市,又帶走瞭城市。
评分一本非常瞭不起的書,在一個能夠把人變成非人的極權時代裏,自由、清醒並堅定地思考。它有著要與《戰爭與和平》比肩的抱負,也鋪展齣瞭更為廣闊的畫麵,但令人有點遺憾的是,恰恰是這種勃勃野心損害瞭小說的藝術性——因為追求麵麵俱到,設置瞭過多的被直接描寫的人物,小說敘事的連貫性被割裂瞭;而過於龐大的布局,以緻於到最後都無法收尾。另外,作者的創作靈感似乎也不太穩定——小說時有驚人之筆,但也有些片段淪為一般戰爭報告文學的水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