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屠格涅夫是十九世纪俄国的著名作家。本书收录了他的两部主要作品《罗亭》和《贵族之家》。《罗亭》描写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初步接授民主主义思想的罗亭,胸怀改革大志,竭力鼓吹改革的思想,一次次开始前无古人的事业,但转眼便碰得头破血流。面对贵族少女娜塔莉亚纯洁、热烈、义无反顾的爱情,他反而犹豫、彷徨、恐惧,充分暴露了贵族知识分子的软弱。然而,罗亭最终走上革命的道路,牺牲在巴黎的街垒之上,这一悲壮的结局又给沙皇残暴统治下的俄国带来一线希望。《贵族之家》鲜明、形象地描绘了俄国贵族的兴衰史。拉夫列茨基虽有远大目标,但怯懦得不知所惜,甚至寄希望于贵族少女的指点与拯救。然而他于迷惘之时不断喊出的“怎么办? ”却使整个俄国都为之振聋发聩。
http://baike.baidu.com/view/72116.htm 多余人。概念扩大化。 以前我写评论,还没凑到一百字就不想继续了,后来我发现,其实不是我不想写,当然也有这个可能,最重要的是我根本写不出,非不欲乃不能。 现在的状态就像这批多余人,只是比他们还惨,因为没钱。这样是不行的,还...
评分屠格涅夫的这几篇小说如《贵族之家》《前夜》《罗亭》篇幅都不长,故事情节也比较简单。围绕一两个家庭,以及几个主人公。屠是擅长于用爱情来表现他所要揭示的社会变革和历史背景的。这样有很多好处,当然最直接的一点就是情节更为扣人心弦了。 读完后没有很多的感慨,印象最...
评分一直对俄国文学敬而远之,因为经常读个几页就被一长串的名字搞得头晕眼花,久而久之,便给俄国文学贴上了无聊啰嗦的标签。而昨天花了一个下午念完了《罗亭》,却是被感动得差点热泪盈眶。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已经不止一次被这类主题打动了,一次次看着怀揣理想的主角成为殉道者...
评分翻开屠格涅夫的小说吧。从数据库里掏出的文献正散发着批评家的怪味儿。赶快翻开原著,用俄罗斯清新的乡土气息将之驱散。 怪了,这个词儿——批判现实主义,没什么俄罗斯味儿,倒是一股苏联味儿。真不知道这个词是怎么界定的,但也不要紧。当你把原著看作第一位时,批评家的道道...
评分http://baike.baidu.com/view/72116.htm 多余人。概念扩大化。 以前我写评论,还没凑到一百字就不想继续了,后来我发现,其实不是我不想写,当然也有这个可能,最重要的是我根本写不出,非不欲乃不能。 现在的状态就像这批多余人,只是比他们还惨,因为没钱。这样是不行的,还...
不错的
评分亲切 细腻
评分屠格涅夫的文字功底不是盖的,但简介有点古老了吧。
评分初中时读的,对屠格涅夫的爱也是那时候培养的
评分空有激情但缺乏意志的流浪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