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

我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代序

吴泽霖

扎米亚京的《我们》开禁的再思考

长期以来,苏联和西方对20世纪著名的反乌托邦三部曲的奠基作--扎米亚京的小说《我们》(1921)有一个一致的认识。这就是说它是一部“针对苏维埃国家的恶毒讽刺的作品”,其矛头直指共产主义制度。而在《我们》创作60余年之后,1988年在苏联开禁发表,也是把它作为一面反对苏联制度的旗帜祭起来的。为了理解这部反乌托邦小说的奇特命运和历史价值,我想谈谈这部小说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艺术特色的一些侧面。

一、《我们》是在乌托邦文学样式中,对俄罗斯民族的传统的社会思考的继续和深化。

乌托邦小说,作为自古以来预想和思考未来社会的一种文学形式,在近代社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从16-19世纪约有近千种之多,20世纪上半叶就有300余种。而其中反乌托邦小说,作为对社会理想的批判思考形式,尤其在工业化最早的英国得到蓬勃的发展。表现出现代人面对工业化社会的美好理想和现实弊病之间的矛盾反差的反思。

而俄国乌托邦小说的特点,则在于它更着眼于思考俄国民族的最迫切的社会问题,对未来社会的理想常常是以梦境的形式来表现(比如从苏马罗科夫的《幸福社会之梦》(1759),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中维拉的梦)。这不仅是为了对付俄国严格的书报检查制度,而且也由于俄国残酷的社会现实和理想之间存在着太深的断裂。

而俄国的第一部反乌托邦小说,奥托耶夫斯基的《无名城》写于1839年,它反映着俄国人在步入资本主义社会门槛时已经开始对未来建立在功利主义之上的惟利是图的社会的批判性思考。而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初年的一些反乌托邦小说,如H.Д.费德罗夫的《2217年的一个夜晚》(1906)和B.Я,勃留索夫的《地球》、《南十字架共和国》(1907),都尖锐地提到了现代工业文明和自然、人性的冲突。其中甚至从情节上都有可供扎米亚京的《我们》借鉴之处。

《2217年的一个夜晚》中的城市是罩在透明的罩子里的,马路上滚动着“自动行走带”每一个人的肩上都缝着自己的“工作号”(但是互相间还有称谓,《我们》中则没有了),这里也取消了婚姻,“千人长”逼迫人去报名“为社会服务”--就是去和一个象征统治者的卡尔波夫博士过夜。一个叛逆者巴维尔向往着农夫的生活,他认识到现在人人温饱的生活中“一切人都是奴隶”,“可怕的没有意义的‘多数’像石头一样压制着一切自由的运动”。他想“扼死这些没有灵魂的人们”。

《地球》、《南十字架共和国》里的故事同样发生在罩着玻璃罩子的城市里。这里有高度发展的科技,有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而在民主的幌子下实行着专家的专制统治。这里的人们住着同样的房子,穿着同样的衣服,在同一时间吃同样的饭食。这里同样有严格的书报检查制度,以防反对“苏维埃(假想的当时的政府)”专政的言论发表。而结果,这个城市里人们都患了一种“矛盾综合症”:想的一样,说的另一样,这个病症终于使这个城市很快毁灭了。

这些反乌托邦文学情节的共同特点就是讲,人与大自然的隔裂,高度发展的工业化社会,科技文明的发达,高度的统一性压抑了人的个性,而富足是以丧失个性自由为代价的。

出版者:辽宁教育出版社
作者:[俄] 叶夫根尼·扎米亚京
出品人:
页数:211
译者:范国恩
出版时间:2003-3
价格:13.00元
装帧:简裝本
isbn号码:9787538264975
丛书系列:新世纪万有文库·外国文化书系
图书标签:
  • 反乌托邦 
  • 扎米亚京 
  • 小说 
  • 俄国文学 
  • 政治 
  • 外国文学 
  • 反乌托邦三部曲 
  • 俄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我们》针对的是极权主义的种种弊端。全书采用笔记形式,假借生活在未来世界中的一个模范公民之口,戏拟了一个高度数字化、采用集中统一管理的“联众国”中各色人等的生活和心态。 在这个攀上了“人类文明的最高峰”的联众国,所有公民一律被冠以数字为名。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以下是从自己blog写了贴过来的。只是分享一下而已。 刚刚终于看完了《我们》,至此我终于看完了传说中的反乌托邦三部曲。庆祝! 反乌托邦三部曲这个名词是后来的人们硬加上去的,这三本书是: 前苏联的叶.扎米亚京(1884―1937)的《我们》 英国小郝胥黎的《美丽新世界》 以...  

评分

作为“反乌托邦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俄国作家叶•伊•扎米亚京的《我们》,命运多舛。作品完成于1920年,1924年才以英译版在美国面世,俄文版50年代中期出现,仍然是在美国,在俄国正式出现,则迟至1988年。扎米亚京自1929年起便不再能发表作品,并遭受严重迫害。1931年,...  

评分

我们。有的时候,这是一个温暖的词,不只是我,还有我们。 但是,当“我们”吞噬了“我”的时候呢? 大三的时候看了《一九八四》,震撼。原来一段历史是可以这样被提前讲述的。我想所有对那段荒唐岁月有所认知的中国人都会以一种不一样的心态去看《一九八四》。奥...  

评分

反乌托邦的部分不必再谈,谈的已经很多,自由与幸福。 俄国文学的传统其实显而易见,心灵、基督、反基督。 这一切本身极富冲击力,扎米亚京又是一个语言大师,没有过度的煽情,没有过度的描写,一个数学家眼中的世界和他的情感却让读者一览无余。 我想谈谈的是男主角“叛变革命...  

评分

在听说有这么一本书的几年后,我终于得到了一本扎米亚京的《我们》,它是这个焚书年代里的文学奇品。在查阅了格列布·斯特鲁韦的《苏俄文学二十年》后,我发现其历史是这样的: 1937年去世于巴黎的扎米亚京是俄罗斯小说家、评论家,他既在十月革命前,也在其后出版过几本书。...  

用户评价

评分

算是反乌托邦的先河,但是可能由于年代久远的关系,其描写的社会对人的控制不太深入。

评分

一般好,但觉得挺没意思的。

评分

这是我能想象的看得最轻松的俄国小说了,毕竟终于摆脱了漫长的俄国人名,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编号。作者文笔是天才型的好,很多段落优美精致得令人想落泪。(这样评价一部伟大的反乌托邦巨作,是不是太穿越了?)

评分

反乌托邦~

评分

一般好,但觉得挺没意思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