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學

詮釋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人民齣版社
作者:洪漢鼎
出品人:
頁數:335
译者:
出版時間:2001-1
價格:19.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010033471
叢書系列:哲學史傢文庫
圖書標籤:
  • 詮釋學
  • 哲學
  • 解釋學
  • 現象學
  • 洪漢鼎
  • 現代西方哲學
  • 闡釋學
  • 現象學運動
  • 詮釋學
  • 哲學
  • 解釋理論
  • 語言
  • 意義
  • 文本
  • 知識
  • 理解
  • 思想
  • 認知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詮釋學作為一門指導文本理解和解釋的規則的學科,在以前類似於修辭學、語法學、邏輯學,從屬於語文學。可是在20世紀,由於解釋問題的普遍性——這種普遍性不僅錶現在人文科學領域,而且也錶現在自然科學領域,甚至像卡爾·波普這樣的認識論哲學傢以及像托馬斯·庫恩這樣的科學史傢也主張說科學理論總是解釋,觀察對象具有理論負載,科學不是像實證主義者所認為的那樣限製於描述事實,而是必須組織它們、概念化它們,換言之,科學必須解釋它們——詮釋學已把自身從一種理解和解釋的方法論發展成為一種哲學理論。當代哲學詮釋學拋棄瞭那種把自身限製於更基本層次的規範的和技術的計劃,它不再教導我們如何解釋,而是告訴我們在解釋中什麼東西發生,正如伽達默爾所說:“我本人的真正主張過去是、現在仍然是一種哲學的主張:問題不是我們做什麼,也不是我們應當做什麼,而是什麼東西超越我們的願望和行動而與我們一起發生。”

本書是國傢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的研究成果,自1995年立項以來,作者先後完成瞭《伽達默爾 解讀》(山東人民齣版社2001年版)、《理解與解釋——詮釋學經典文選》(東方齣版社2001年版)和這本《詮釋學——它的曆史與當代發展》。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詮釋學概念
第一節 詮釋學與赫爾默斯
第二節 詮釋學學科與詮釋學哲學
第三節 獨斷型詮釋學與探究型詮釋學
第四節 詮釋學的六種性質規定和三大轉嚮
第二章 詮釋學的早期發展
第一節 古代詮釋學
第二節 中世紀詮釋學
第三節 宗教改革時期詮釋學
第四節 17和18世紀詮釋學
第三章 19世紀的普遍詮釋學
第一節 阿斯特的普遍詮釋學設想
第二節 施萊爾馬赫的普遍詮釋學構造
第三節 曆史學派的詮釋學思想
第四章 當代詮釋學的形成(上)
第一節 威廉·狄爾泰為精神科學奠定認識論基礎
第二節 鬍塞爾的本質現象學和先驗現象學
第五章 當代詮釋學的形成(下)
第一節 瓦爾登堡的保爾·約爾剋伯爵的曆史性思想
第二節 馬丁·海德格爾的詮釋學轉嚮
第三節 漢斯-格奧爾格·伽達默爾的哲學詮釋學
第六章 當代詮釋學的發展和爭論
第一節 貝蒂的作為精神科學普遍方法論的詮釋學
第二節 於爾根·哈貝馬斯的批判詮釋學
第三節 保羅·利科爾的現象學詮釋學
第四節 作為實踐哲學的當代詮釋學
總結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诠释学的核心问题其实也是美学的问题,他的核心是“读者-文本-作者”这个结构的分析。古代的传统不在乎作者,而把文本作为核心的位置。而宗教改革之后,读者作为阐释者真正的复活了。而浪漫主义中施莱尔马赫尔把文本的权威重新给予作者。而作者往往是历史的,这构成黑格尔和兰...

評分

诠释学的核心问题其实也是美学的问题,他的核心是“读者-文本-作者”这个结构的分析。古代的传统不在乎作者,而把文本作为核心的位置。而宗教改革之后,读者作为阐释者真正的复活了。而浪漫主义中施莱尔马赫尔把文本的权威重新给予作者。而作者往往是历史的,这构成黑格尔和兰...

評分

诠释学的核心问题其实也是美学的问题,他的核心是“读者-文本-作者”这个结构的分析。古代的传统不在乎作者,而把文本作为核心的位置。而宗教改革之后,读者作为阐释者真正的复活了。而浪漫主义中施莱尔马赫尔把文本的权威重新给予作者。而作者往往是历史的,这构成黑格尔和兰...

評分

诠释学的核心问题其实也是美学的问题,他的核心是“读者-文本-作者”这个结构的分析。古代的传统不在乎作者,而把文本作为核心的位置。而宗教改革之后,读者作为阐释者真正的复活了。而浪漫主义中施莱尔马赫尔把文本的权威重新给予作者。而作者往往是历史的,这构成黑格尔和兰...

評分

诠释学的核心问题其实也是美学的问题,他的核心是“读者-文本-作者”这个结构的分析。古代的传统不在乎作者,而把文本作为核心的位置。而宗教改革之后,读者作为阐释者真正的复活了。而浪漫主义中施莱尔马赫尔把文本的权威重新给予作者。而作者往往是历史的,这构成黑格尔和兰...

用戶評價

评分

引用較多,觀點分析清晰易懂,適閤入門

评分

p2 ”文本的意義超越它的作者,這並不隻是暫時的,而是永遠如此的,因此理解就不隻是一種復製的行為,而始終是是一種創造的行為“ 感謝他翻譯瞭伽達默爾,讓我有機會一讀。

评分

~記得是2010年國慶時看完的~意義在於能夠不斷地追問意義~詮釋學循環~make yourself understood是一項偉大的成就~作者~文本(作品、音樂作品,電影作品等藝術作品?~@#)~讀者(受眾)~三個方麵都是不同的~!@作品的獨立意義??讀者的“前見”?~@作者的寫作“處境”~受天使還是惡魔鼓動寫下?創作狀態?#¥

评分

有些說法似乎比較有爭議。但當曆史介紹還行。

评分

引用較多,觀點分析清晰易懂,適閤入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