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賦史

魏晉南北朝賦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江蘇古籍齣版社
作者:程章燦
出品人:
頁數:447
译者:
出版時間:2001-6
價格:22.00元
裝幀:簡裝本
isbn號碼:9787806431153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魏晉南北朝
  • 程章燦
  • 賦學
  • 文學史
  • 古典文學
  • 賦史
  • 魏晉南北朝文學論著
  • 古代文學
  • 魏晉南北朝
  • 賦史
  • 文學史
  • 古典文學
  • 散文
  • 曆史
  • 文化
  • 士人
  • 藝術
  • 思想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程章燦同誌的博士學位論文《魏晉南北朝賦史》,完成於1989年夏,那時他將近二十六歲。在寫成後不到兩年的時間內,這部論文又為江蘇古籍齣版社接受齣版,這是我所知道的,在現在中國古典文學界中,齣版幾十萬字專著的最為年輕的研究人員。

  這似乎是一個標誌,錶明我們的古典文學研究正步人一個新的階段,一批在八十年代中後期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參加到這個研究行列中來,他們帶來瞭一種特有的學術朝氣,帶來瞭近十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大環境而培育起來的開闊而敏銳的理論思維,而他們又大多在前輩學者的指導下,受過嚴謹學風的熏陶,因此又有著令人不得不首肯的紮實的基本功。這一切,我覺得,預示著我們古典文學研究正在較早地在整體上走嚮成熟。

  章燦同誌是南京大學程韆帆教授和周勛初教授的研究生。1989年夏,我應程、周兩位先生之邀,為章燦同誌博士論文寫評閱意見及任答辯委員。我在評閱意見中對論文的總評價是:“材料詳備,學風篤實, 能充分吸取傳統治學的優點, 又能兼采新時期文藝理論的長處,因此其整體論述,實而不固,華而不泛,史論結閤,時齣新意。”當時,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的曹道衡、瀋玉成、徐公持先生,山東大學龔剋昌先生,他們四位所寫的同行專傢評議,與我的看法一緻。當然,評閱意見限於體例,不能寫得很多,更不能充分展開對一些學術問題的評論。

  這次我又承邀為本書寫序,用幾天的時間將原來的論文重讀瞭一遍,感到一種前此未曾有過的特殊的享受,深深地覺得我們的古典文學研究,在為自己開闢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中,確實還大有可為。

近年來報刊上不斷有文章提齣,長時期來辭賦受到不應有的冷落,賦體文學研究受到不應有的忽視。而所以緻此的原因,則是由於人們在觀念上對賦的評價過低,認為賦特彆是作為賦體文學代錶的兩漢大賦,不過是潤色鴻業的宮廷文學,是追求鋪張揚厲、華艷靡麗的形式主義作品。這些文章的意見當然是對的,但造成辭賦研究為人忽視的原因是否僅僅如此呢?這裏我想提一些個人的看法,以求教於方傢。

  我覺得,研究同創作一樣,繁榮的局麵是要靠作品來支撐的。沒有一定數量的有水平的作品産生,談不上創作的繁榮;沒有一定數量的有水平的論著問世,則這一領域的研究不會引起人們的重視,也勢必形成冷落的局麵。在古典文學界,近十年來,像《文心雕龍》研究,唐宋詩研究,《紅樓夢》研究,等等,之所以受到人們的注意,甚至成為熱門,究其原因,也還在於在那些學科中不斷地産生有較大突破和創新的論著。就科學的意義上說,研究客體是無所謂重要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研究進程中錶現齣來的突破與創新的程度。我對辭賦沒有專門的研究,但由於工作的緣故,也陸陸續續讀過一些文章與專著。

  我覺得,辭賦研究冷落的局麵是否還可從研究本身找一找原因呢?以我個人的瀏覽所及,除瞭少數幾傢論著之外,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們關於這方麵的研究,不免有些陳陳相因,缺乏新鮮感,比起彆的領域來,就顯得停滯和冷落。

  本書的研究,還有兩點使人感到興趣。一種是充分運用計量史學的方法,把作者大量搜尋到的材料,用統計、數字、錶格列齣,這樣作不僅僅是讀者醒目,作者認為更重要的是加強我們作文學研究時的科學觀念。書中另一個使人感興趣的是,作者對某一時期某一作傢賦的觀念的研究,不局限於過去通常所作的僅著眼於一些理念著作,而是嘗試著從作品本身加以探索。

著者簡介

程章燦教授,1963年生,福建閩侯人,北京大學曆史係世界史專業畢業(1983),南京大學文學博士(1989)。曾任美國哈佛大學高級訪問學者(1995-1996)、美國賓州大學高級訪問學者(1998)、英國牛津大學高級訪問學者(2001)。被評為南京大學中青年學術骨乾,入選江蘇省跨世紀學術帶頭人(333工程)、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現任南京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所長,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嚮:中國古代文學、古典文獻學、石刻學、國際漢學、中外文化交流與文化比較。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中國文學中的石楠花
(一)“不歌而誦”與“古詩之流”
(二)辭、賦、頌及辭賦、賦頌
(三)從賦體産生的大背景看賦之淵源
(四)小結:什麼是賦
第二節 詩人之賦與辭人之賦
(一)賦之文人化與宮廷化
(二)漢賦二體與大賦的畸型發展
(三)楚辭影響與賦體寫誌抒情傳統的淡化
第三節 欲諷反勸:在力的平行四邊形中
(一)問題的提齣
(二)欲諷反勸:在力的平行四邊形中
(三)幾點補充說明
第四節 結束語
第二章 建安賦
第一節 轉機:建安賦創作繁榮之因緣
(一)社會思潮的轉機
(二)文學思潮的轉機
(三)從張、蔡到建安
第二節 新姿:建安賦創作繁榮之現象
(一)同題共作:集體的自覺努力
(二)觀念更新與批評自覺
(三)自覺的藝術追求
第三節 斑斕的情感世界
(一)嚮楚騷傳統的復歸
(二)自然
(三)社會
(四)人
第四節 形式與體裁
(一)體式的意義
(二)建安的詩與賦
第三章 魏晉之際賦
第一節 建安餘波及其流轉
(一)政治氣候與文化環境
(二)建安餘波逶迤流轉
(三)京殿大賦隱然崛起
第二節 理性智慧的聲音
(一)哲理玄思和實現批判
(二)美學和藝術的思考
第三節 傾斜天平的這一端:吳蜀賦
(一)傾斜的天平
(二)吳蜀賦
第四章 兩晉賦(上)
第五章 兩晉賦(下)
第六章 南朝賦(上)
第七章 南朝賦(下)
第八章 北朝賦
附錄(一) 先唐賦輯補
附錄(二) 先唐賦存目考
附錄(三) 辭賦批評:思的框架和史的脈絡--關於《六朝賦話》的編纂設想
引用書目舉要
後記
修訂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2020第五種。

评分

為瞭瞭解賦的源流和分類隻讀瞭第一部分(我不管我就是想標x)直觀感覺,國內文學各領域研究水準中古代文學>現代文學>當代文學>文藝理論。。最近瀏覽瞭一些古代文學研究著作,基本上都能至少做到有的放矢、一摑一掌血,不像文藝理論隨便抓個西方思想傢開始人雲亦雲地鬍扯。甚至都會反思自己選擇文藝理論作為後續研究方嚮是不是正確的,這個學科真的能做齣什麼紮紮實實的成果嗎orz..

评分

文筆流暢,非常好讀。第六章第三節“賦的詩化趨勢”,辨析文體融閤,甚好。附錄《先唐賦輯補》、《先唐賦存目考》有用。但是好讀的另一麵,也是淺。舉例來說,大部分內容都是圍繞前後左右的背景或者源流,關於賦本身反而講的很好。論賦難於論詩,也是難免。傅璿琮序中說:“這部書的貢獻倒不一定在研討魏晉南北朝賦本身(雖然其中不乏精彩的論述),而是它對文學愛好者的吸引”,大概可算是定評吧。

评分

“石楠花”

评分

程章燦教授的博士論文,對於魏晉南北朝的辭賦發展勾勒得非常清楚,也涉及到思想史、批評史的發展研究。按我現在的想法,既然班固、蔡邕對建安、南朝賦論影響頗巨,作為東漢東觀學術的代錶,東觀對魏晉的影響分析或可做一專題研究。另外,南渡以後,留北士族齣現瞭“塢壁”,這對整個北方的文化風氣都有影響,或亦可做補充研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