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知识

个人知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英】迈克尔·波兰尼
出品人:
页数:647
译者:许泽民
出版时间:2000-10-01
价格:36.8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21052537
丛书系列:“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
图书标签:
  • 哲学
  • 波兰尼
  • 个人知识
  • 科学哲学
  • 知识管理
  • 知识
  • 思维
  • 心理学
  • 个人成长
  • 知识管理
  • 学习方法
  • 思维提升
  • 自我提升
  • 笔记整理
  • 信息整合
  • 认知升级
  • 时间管理
  • 目标设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自休谟与洛克以来,客观主义的认识论认为真正的知识必须经得起经验的检验,不得超越经验,如果知识与经验冲突,人们必须随时准备抛弃这种“知识”。依据这种认识论,我们必须尽力排除求知过程之中的个人系数,才能达至完全客观的理想该书认为,这种以主客观分离为基础的认识论不仅是错误的,而且还是有害的。事实上,求知是一种技能,是一种个人怀着责任感与普遍性意图、从启发性前兆不断趋近真实的过程,一旦缺少了个人的求知热情与参与,任何有意义的知识都无法获得。而个人对求知的寄托、科学社群对知识主张的共识,以及社会对自由思维的尊重,都是人类知识增长过程中环环相扣的要素。

严密的理路、详尽的论证,《个人知识》所呈现的,不仅是一个科学家对自己志业的热情与省思,更是一个公民对自由社会的忠贞与执着。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中譯者序
前言
鳴謝
第一編  識知的藝術
第一章  客觀性
1. 哥白尼革命的教訓
2. 機械論的成長
3. 相對論
4. 客觀性與現代物理學
第二章  蓋然性
1. 綱領
2. 無歧義陳述
3. 蓋然性陳述
4. 命題的蓋然性
5. 斷言的本質
6. 準則
7. 信心的等級
第三章  秩序
1. 偶然性與秩序
2. 隨機性與有意義模式
3. 化學比例定律
4. 晶體學
第四章  技能
1. 技能的實踐
2. 破壞性分析
3. 傳統
4. 行家絕技
5. 兩種覺知
6. 整體與意義
7. 工具與框架
8. 寄託
9. 不可言傳性
10. 結語
第二編  默會成分
第五章  言述
1. 導言
2. 非言述的智力
3. 語言的操作原則
4. 言述思維的威力
5. 思維與言語之一:文本與意義
6. 默會同意的種種形式
7. 思維與言語之二:觀念的決定
8. 有教養的心靈
9. 語言之再解釋
10. 理解邏輯操作
11. 解題入門
12. 數學的啟發性
第六章  求知熱情
1. 貼標簽
2. 科學價值
3. 啟發性熱情
4. 雅與美
5. 科學爭端
6. 科學的前提
7. 私人與公眾的熱情
8. 科學與技術
9. 數學
10. 數學的肯定
11. 數學的公理化
12. 抽象藝術
13. 內居與外突
第七章  歡會神契
1. 引言
2. 交流
3. 社會經驗知識的傳授
4. 純歡會神契
5. 社會的組織
6. 兩種文化
7. 個體文化的管理
8. 市民文化的管理
9. 赤裸裸的權力
10. 強權政治
11. 馬克思主義的魅力
12. 道德倒位的偽形式
13. 對知識分子的誘惑
14. 馬克思列寧主義認識論
15. 事實的問題種種
16. 後馬克思主義的自由主義
第三編  個人知識辯證
第八章  肯定的邏輯
1. 引言
2. 語言的自信運用
3. 描述性詞語質疑
4. 精確性
5. 意指的個人方式
6. 事實的斷言
7. 邁向個人知識的認識論
8. 推理
9. 自動化通論
10. 神經病學與心理學
11. 關於批判性
12. 信託綱領
第九章  懷疑之批判
1. 懷疑說
2. 信念與懷疑的同等意義
3. 合理與不合理懷疑
4. 自然科學中的懷疑論
5. 懷疑是一項啟發性原則嗎?
6. 司法中的不可知懷疑
7. 宗教懷疑
8. 內隱信念
9. 穩定性的三個方面
10. 科學信念的穩定性
11. 普遍懷疑
第十章  寄託
1. 基本信念
2. 主觀性、個人性與普遍性
3. 寄託的連貫性
4. 逃避寄託
5. 寄託的結構之一
6. 寄託的結構之二
7. 不確定性與自我依賴
8. 寄託存在的方方面面
9. 寄託的種類
10. 接受召喚
第四編  識知與存在
第十一章  成就的邏輯
1. 引言
2. 正確性規則
3. 原因與理由
4. 邏輯學與心理學
5. 動物的創造力
6. 同等潛能釋
7. 邏輯層次
第十二章  識知生命
1. 引言
2. 純種性
3. 形態發生
4. 活機器
5. 行動與感知
6. 學習
7. 學習與歸納法
8. 人類知識
9. 上層知識
10. 融匯點
十三章  人的崛起
1. 引言
2. 進化是一項成就嗎?
3. 隨機性──突生的一個例子
4. 突生的邏輯
5. 廣義場的觀念
6. 類機器操作的突生
7. 第一因與終極目的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个人知识》(Personal Knowledge)是波兰尼耗费十余年心血的一部洋洋几十万字的哲学巨著。[②]该书有一个醒目的副标题:“一种后批判哲学的探索”。从这个副标题可以看出,作者自认为捕捉到了长期以来为人忽视的人类认知理性中的...  

评分

《个人知识》(Personal Knowledge)是波兰尼耗费十余年心血的一部洋洋几十万字的哲学巨著。[②]该书有一个醒目的副标题:“一种后批判哲学的探索”。从这个副标题可以看出,作者自认为捕捉到了长期以来为人忽视的人类认知理性中的...  

评分

10年前偶然在学校图书馆开学清理旧书时买到的,那之前有哈耶克和林毓生在他们各自书中的推荐,几周前有同事提起这本书作者哥哥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说从那里看到了信仰,就向她推荐这本书,前天自己从书架上拿下来再翻看时,比10年前明白得多了,不过还有很多细节说不清...  

评分

中国应该如何崛起?如何从先进国家汲取经验? 英国《金融时报》前驻北京首席记者金奇出版《中国震撼世界:饥饿之国的崛起》一书,讲到中国人买走德国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在多特蒙德的钢厂的故事: “钢厂的设备早就运走了。安装在60米高厂房内的顶吹氧转炉,加工卷板长度...  

评分

10年前偶然在学校图书馆开学清理旧书时买到的,那之前有哈耶克和林毓生在他们各自书中的推荐,几周前有同事提起这本书作者哥哥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说从那里看到了信仰,就向她推荐这本书,前天自己从书架上拿下来再翻看时,比10年前明白得多了,不过还有很多细节说不清...  

用户评价

评分

为了写论文读过一遍而已,接下来还需要一读再读

评分

颠覆性的。和林毓生转述的有部分不一样,关于默会知识,原著的层面深,林著抓着一点反复转用,对科学玄学论战那部分引为论证,初读时候极为震撼,现在看来震撼的都是波兰尼的元素,林著反而显得浅了。最后部分形式发生场—广义的场观念—崛起的自觉中心有些没懂,顺下来三四遍还是不知道是啥,X。另外,这本书就在一小部分批判了马克思部分思路、苏联的制度,也要删节,真服了你们。

评分

I seldom read a monograph in awe. Yet Polanyi's spirit certainly come alive, jumping out from the curves and lines, to proclaim his own, deep-rooted intellectual passion. I feel myself trembled and almost dare not to continue the pages. The reader should not take the book lightly, because the reading action entails witnessing a true calling, howeve

评分

为了写论文读过一遍而已,接下来还需要一读再读

评分

缄默知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