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告:不要看书上的简介!!!
重复:不要看书上的简介!!!
再来:不要看书上的简介!!!
最后:不要看书上的简介!!!
------------------------------------
16岁的少年弗兰克,从小和他的父亲同住在一个荒凉的小岛上。他个性孤僻、性情冷漠、迷恋暴力,喜欢残杀小动物,以此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
从小,他的家庭就充满阴影――在他出生后不久,他的母亲就离家出走,他的父亲也没有为他办理出生证明。他的大哥一直痛恨他的父亲,一度离家出走,后因为试图纵火烧死一群狗而被关进精神病院。
……然而,这一切又都是为了什么?
------------------------------------
小说中,伊恩・班克斯对人性及社会黑暗洞察入微――在一系列看似恐怖血腥的故事中隐藏着对人类命运的深度思考,以及对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深刻忧虑。本书在出版后曾引起广泛争议,一度入选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100部小说。
伊恩·班克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现住在苏格兰。1984年长篇小说处女作《捕蜂器》出版,引起了广泛的争议。1993年此书被评选为英国20世纪最优秀的100部小说之一。1996年,他的畅销书《乌鸦公路》被改编为电视剧。《时代》周刊称:“伊恩·班克斯是英国同时代作家中最有想像力的小说家。”
Burning a dog; Burning a flock of sheep; Blowing up a colony of rabbits; Experimenting on own child; Killing a sibling; Killing cousins; Torturing insects; Turning an already damaged brain to mush. In the novel wasp factory, everything abnormal seems normal...
评分决定以后看,《捕蜂器》有着黑色童话的风格,古怪的构思,尽管没能勾引我顺畅地读下去。但能做到这样的小说又有几本呢?
评分 评分 评分纯粹意义上的想象,即使有也不可能发生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中,男主人公的变态没有一点实际意义,最起码对生活没有什么启发。故事的结局也没有,其实男主人公活在世界上真的是个悲剧,我倒是挺好奇埃里克的遭遇。如果文中再多些他的遭遇到是挺好的。
书里的父亲对女性如此恐惧,以至使用恐怖手段。所以原来是反—反女权的书。
评分头一次读所谓哥特文学。可以说是为了揭开悬念而强迫自己读完的,忘了从何时开始对这种“故事书”不感兴趣。这种故事性极强的东西 排成电影应该比较引人吧?当然——我除外 、、、
评分不想再多说了。作者似乎以为读者都是蠢货,真的需要他把所有的大道理都在结尾明明白白地说出来教育大众
评分好头晕吶
评分多年后重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