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
本书形象地描述了正在形成的超工业世界—未来的家庭生活、新兴的商业崛起、特殊文化、生活模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未来三部曲
第一部 未来的冲击
第二部 第三波
第三部 大未来
阿尔文·托夫勒,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想家之一,1928年10月8日出生于纽约,纽约大学毕业,1970年出版《未来的冲击》,1980年出版《第三次浪潮》,1990年出版《权力的转移》等未来三部曲,享誉全球,成为未来学巨擘,对当今社会思潮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托夫勒的妻子海蒂也是知名的未来学者,两人多次合作著述,2006年5月,两人的最新作品《财富的革命》全球同步出版。
这是本很有价值的书。 虽然写于上世纪的70年代, 所着重描述和解释的也是30多年前的“旧事”, 但现在看来, 却很切合现下的情况。 看来进化的进度条走慢点还是有好处的。 这是托夫勒的第一本未来学著作。 素材丰富, 思考的内容也很有价值。 不象他后来出的书, 大多是各种...
评分新游牧族:“一种巨大的人类交换” 1967年,1.08亿美国人共旅行了3.6亿次。 2009年,13亿中国人共旅行了18亿次,其中16亿铁路,2亿民航。 Wilfred Owen(运输专家):流动性国家与非流动性国家的断层。这种差别不仅在经济上有所反应,即使在文化及心理结构上也可体现出对人们...
评分对于70年代来说,这本书可能值得一读,对于现在的我们,读这本书真的是浪费时间。如果本书仅仅是起到书末那一段话的作用的话,作者是成功的,但几百页的书仅仅起到这个作用不得不说是一个失败。书中对未来的预测有可取之处,但不少地方逻辑并不严密,甚至可以说牵强,不同的人...
评分 评分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船只失事,一群人漂到一个孤岛上,派出侦查的人回来了。报告说: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先听哪个?大家说:先听坏消息吧。回答:没找到吃的,只有牛屎。那好消息呢,牛屎有很多。 在《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罗胖用了同样的句式:2016是人工智能元年...
人类学
评分短暂性、新奇性、多样性,超工业社会的发展轨迹,当下的环境确实印证了书中的预测,很多决策者不能适应或适应困难当下的发展趋势,主要还是因为自身是工业时代的人,思维受到工业化自上而下科层制的限制,缺乏灵活变动。如何解决未来冲击带来的不适应,在社会治理上,或许可以将流动性强,不稳定的领域例如文娱产业首先转型,释放更多民主;较少变动,稳固的领域,如军工农科,在顶层保持科层制,中下层根据现实情况进行相应变动,在框架内进行革新,或许会减轻无序混乱的程度。书中后面对未来教育的设想,实在无法苟同,70年代的构想,如今快四十年过去了,很显然的证实了该书在教育方面的乌托邦脱离实际,自说自话,对人的能动性和环境的可造性缺乏深入分析。总得来说,读完全书,对当下众多社会问题的思考有了更多的启发,联想
评分有很多见地很有远见,但作者因为描述的领域太宽泛,反而感觉分析得还不透彻。
评分未来并不遥远,它已经发生了。很多观点当时看不明白,现在它们就活生生地在身边。这本书是上世纪70年代写的,赞!
评分我一边看一边哀求:别再冲击我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