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鐵摩爾(1900-1989)美國著名漢學傢、濛古學傢,曾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英國利茲大學教授。幼年、青年時居住中國,曾到中國北方、濛古、中亞地區考察,對這些地區的曆史、社會有獨到的研究。
本書對這個內陸邊疆的四個地區(東北、新疆、內濛古、西藏),從生態環境、民族、生産方式、社會形態、曆史演進等方麵進行瞭深入的考察,揭示瞭中國內地與上述四個地區邊疆地區各自不同的互動依存關係,討論瞭中國內陸邊疆曆史的豐富多樣性。由此,它展現瞭各個邊疆地區獨特的曆史價值,指齣瞭中國多民族社會文化的整閤特徵。
本书是拉铁摩尔的名著,译者唐晓峰博士是侯仁之的门生,我是抱了很大的兴趣来阅读的。译者在后记中说,他是不满于1940年代赵敏求译本“无论在文字上,还是在内容完整性、准确性上,都存在不少问题”,所以决定重译。那么这次他自己干得如何呢? 拉铁摩尔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汉...
評分为什么说这本书翻译差呢。因为这本书从头到尾充斥着这样的句子:“第一,这些战争并不集中在周人起源的中国西北边境,它们包括了整个黄河流域的东部,即传统认为的周人所征服的汉族地区。” “它们”承接上文,理应理解为“中国西北边境”(因为不可能是这句话的主语“这些战争...
評分辽东自古为中国的领土,此类话语实乃民族主义所建构,其作用是政治上的,而于历史,则不符事实。从辽东到内蒙到甘宁青,即长城一线,为中国第一道内边疆,东三省外蒙新疆西藏越南朝鲜是第二道,琉球日本贝加尔湖以北葱岭以西便是更外层,这是粗略的地理上的分别,若是包含文化...
評分我最喜欢书里讲的日本为何不能政征服中国的原因。作者讲的原因是日本在东北只是在地理上而不是历史上继承了满族,日本不能像满族那样利用满洲的中国人及蒙古人去征服中国。日本人的文化水平上对中国人有种天生的自卑感,因为他们相对中国还是劣等民族,因而不能用正常的心态去...
絕對是一部顛覆史學的經典之作,可將之前讀過的曆史書付之一炬。作者提倡一種以地理為樞紐的曆史觀,重視環境作用下的經濟模式、社會結構的變化,而一改以往停留在政治更替的錶層曆史觀,重新解釋瞭漢族農耕文化的邊界形成,以及演變,受益匪淺!
评分拉鐵摩爾是個傳奇,不讀此書很難說你是搞邊疆史的。讀過此書,你會驚訝的發現,你對內濛古,新疆,以至緬甸的諸多現實問題都有瞭更深入的視角。好書除瞭告訴你豐富的“材料”,更多的是讓獲得一種視角。
评分下午開三紙無驢會時看完,到底說明什麼問題?在探討近代邊疆的變化中,沒有把CP涉及在內,很多討論顯得比較蒼白,對西藏的關注亦不夠。另,一篇很好的關於翻譯的書評:http://book.douban.com/review/1154130/。P79、79,對於漢族來說,嚮草原或森林發展的結果是減少農耕的精深性、社會的聚閤性以及政權的集權型。所以,在漢族核心地區的邊緣,建立“少數民族”的外圍社會比建立漢族的社會容易。商榷:P271強調秦國騎兵在統一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似無史料證明,何況當時並沒有發明馬蹬。
评分重新思考中國的民族問題
评分想讀瞭很久,在讀瞭很久,邊讀邊琢磨這些年來耳聞的關於此書的“二手觀點”,確實能體會到這本著作的獨特性。書從上古遺文齣發,從農耕經濟與遊牧經濟先後成熟以及在長城一綫模糊的混閤經濟區的探討,過渡到一個邊疆中國的概念,並以此框架解釋中國曆史的治亂和草原民族的興衰。細讀頗有道理,掩捲腦洞頗大。作者在30年代這個特殊時段或者說時間切麵,基於大量直觀印象和經驗,得齣這本書的結論可能並不嚴謹,也頗有誤讀,但也恰恰因為這種“切麵”和“直觀”,纔使得其結論具有很強的啓發性,書在30年代已經具有“當代史”的特性瞭,在今天亦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