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铁摩尔(1900-1989)美国著名汉学家、蒙古学家,曾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英国利兹大学教授。幼年、青年时居住中国,曾到中国北方、蒙古、中亚地区考察,对这些地区的历史、社会有独到的研究。
本书对这个内陆边疆的四个地区(东北、新疆、内蒙古、西藏),从生态环境、民族、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历史演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揭示了中国内地与上述四个地区边疆地区各自不同的互动依存关系,讨论了中国内陆边疆历史的丰富多样性。由此,它展现了各个边疆地区独特的历史价值,指出了中国多民族社会文化的整合特征。
近年边疆史再度活跃。这里不想纠缠细节,特别是当牵涉现实政治,就更加复杂。而是聚焦于最高一级结构,在其中又侧重地缘和历史分期,则问题将大幅地简化。 欧亚大草原和青藏高原组成一个T形,分隔若干大河流域。T形交叉处为葱岭。中国位于东方。...
评分辽东自古为中国的领土,此类话语实乃民族主义所建构,其作用是政治上的,而于历史,则不符事实。从辽东到内蒙到甘宁青,即长城一线,为中国第一道内边疆,东三省外蒙新疆西藏越南朝鲜是第二道,琉球日本贝加尔湖以北葱岭以西便是更外层,这是粗略的地理上的分别,若是包含文化...
评分这是一本好书。读完这本书,我总想说点什么,可是又觉得无从说起,只能简单地说,这是一本好书。在我眼里一本好书不只是告诉你一些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你一个新的角度,读后给你一种微醉浮想的感觉。历史和庐山一样,也常常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在移步换景间之际,在熟视无睹...
评分和国内外许多关于游牧民族和文明起源的论著不同,拉铁摩尔在这本书里超越了传统“游牧民族”和“定居农民”的二分观念,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论述了有关中国文明起源、民族演变和历史发展等等关键性问题。或许作者所持观点显得有些折衷,还有待商榷,但却契合协同学等系统...
枯燥,翻譯有問題。
评分前面对中国内陆边疆不同区域的分类分析是全书精华,视角独到,不乏很精妙的想法;后面的论述有些粗糙;另外翻译得不太好,好多错,得扣掉一颗星。
评分其实有点老套
评分写法比较枯燥,暂时终结了我对中国研究的三分钟热度。还是有失察未考处,浮夸数据令人难以置信。
评分想读了很久,在读了很久,边读边琢磨这些年来耳闻的关于此书的“二手观点”,确实能体会到这本著作的独特性。书从上古遗文出发,从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先后成熟以及在长城一线模糊的混合经济区的探讨,过渡到一个边疆中国的概念,并以此框架解释中国历史的治乱和草原民族的兴衰。细读颇有道理,掩卷脑洞颇大。作者在30年代这个特殊时段或者说时间切面,基于大量直观印象和经验,得出这本书的结论可能并不严谨,也颇有误读,但也恰恰因为这种“切面”和“直观”,才使得其结论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书在30年代已经具有“当代史”的特性了,在今天亦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