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游小说林》由安贝托·艾柯在美国哈佛诺顿所作讲座的六篇演讲稿汇集而成。在《悠游小说林》中,艾柯讨论了小说的形式和手法,包括作者是如何向读者发出寻找模范读者的信号,模范读者和模范作者的关系如何,以及叙事是怎样带领读者一步一步地迷失于小说深不可测的空间。
书中引文非常广泛,从爱伦·坡到曼佐尼,乔伊斯到普鲁斯特,甚至是流行小说作者伊安·弗莱明和米奇·斯皮兰。喜爱电影的艾柯还讨论了许多有关电影叙事的问题,包括《卡萨布兰卡》是否是邪门电影,或者怎样对一部色情电影作出鉴别。当然,全书的中心是对法国作家奈瓦尔的《西尔薇》的叙事分析,艾柯在书中深刻解剖,又把她迷人的魅力还原给了读者。
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哲学家、符号学家、历史学家、文学批评家和小说家。艾柯极为博学多才,他的作品有140多种,横跨多个领域,并在这些领域中都有经典性的建树。艾柯还是位积极的公共知识分子,为多家报纸撰写专栏,透过日常小事进行社会批评。艾柯在欧洲已成为知识和教养的象征,许多家庭都会收藏他的作品,无论读懂或读不懂。
这本书(俞冰夏译的简体版,三联书店2005年)很适合W君,因为我发现,书作者Umberto Eco与W君一样也是一位在“业余”热爱西方文化中心地带19世纪以来的小说的人士。当然,Eco作为一名哲学家(叫他“符号学家”的话,感觉怪怪的),他对现代小说有着非凡的看法。《悠游小说林》...
评分 评分大家知道,我们有过知识专制的年代。书被烧过,人被坑过,有人因为一个字眼而掉脑袋,也有无数人曾经为背诵一本红皮书而战战兢兢。在今天,我们读意大利作家安贝托·艾柯的作品时,这种对知识害怕的记忆不是淡化了,反而加强了。我们害怕知道得更多,害怕感受得更多,害怕个人...
评分模范作者对读者的负责,是力图唤醒读者的创造力。他们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 1 叙事→外部节奏→三种时间(故事时间,叙事时间,阅读时间)→迂回的类型及功用→召唤重读(经典即反复重读:卡尔维诺) 2 结构→设置机关,障碍,路标→建筑式的精巧(博尔赫斯,...
评分这本书由安贝托·艾柯在美国哈佛大学诺顿讲座上的六篇演讲汇集而成。该讲座自从1925年开讲以来,每年都会邀请当今世界上著名的作家和学者,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我们所熟知的卡尔维诺的《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博尔赫斯的《诗艺》、奥尔罕·帕默克的《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
模范的经验读者参上
评分需要多读几遍
评分结尾:在那个故事里,星星和我便是主角。
评分翻译的是雨夏天,审校的是凉冬天,阅读的是陆春秋。这里借鉴卡尔维诺的还真是多里个多,一如既往,意大利作家一大堆,没听儿过。奈瓦尔和《西尔薇》倒是第二次以重头戏跃入心田,像是只鱼儿在我的荷塘,只为和普鲁斯特守候那皎白月光。很多倒是反着卡尔维诺的轻逸而行的,还借着村上春树的奥姆真理教来将东西方合体为现实与虚构的密涅瓦森林,谨慎小心,不要跌入世界的尽头,回不到初心啊!生活一定更像《尤利西斯》而不是《三个火枪手》,但我们通常用《三个火枪手》而不是《尤利西斯》的方式去思考生活。那些小说文本帮我们改正了我们形而上的狭隘。《芬尼根守灵夜》预设了一个“被理想的失眠感染的理想的读者”。乔伊斯需要一个能够随时离开一个丛林便马上跳进另一个的读者,一个能考虑到无边无尽的普遍文化和“互文性”丛林的读者,陶醉误读才大三…
评分杀鸡用牛刀的感觉。但引例里特别比较法语不同时态对叙事模糊和确切的影响,这点很有意思,大仲马那条不存在的街真是绞死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